慢性血吸虫肝病致凝血—纤溶失衡结构方程模型及斑蝥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慢性血吸虫肝病致凝血-纤溶失衡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失衡及纤溶系统异常,以阐明晚期慢性血吸虫病患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升高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150例慢性血吸虫病组(慢血组)患者,90例晚期慢性血吸虫病组(晚血组)患者及69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纤溶酶原(plasma plasminogen,PLG)、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D-D含量,凝固法检测第8因子(factorⅧ,FⅧ)活性,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PLG、蛋白S(protein S,PS)、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结合患者肝功能、凝血四项、肝纤维化四项和血常规资料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失衡及纤溶系统异常情况;利用AMOS软件对“慢性血吸虫病分期-(凝血-纤溶)-D-D”路径机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结果慢血组患者FⅧ、PAP、D-D、tPA及u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晚血组明显高于慢血组;而at-iii、蛋白c、蛋白s、at、plg和pai1水平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晚血组明显低于慢血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着分期与病情进展,机体凝血/抗凝血失衡致高凝状态,进而引起纤溶代偿性亢进,最终导致晚期患者产生高水平d-d的推测理论模型建立“慢性血吸虫病分期-(凝血-纤溶)-d-d”结构方程模型路径,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路径系数。通过amos软件模拟和计算,各参数与慢性血吸虫病分期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通过卡方检验(χ2=28.768,p=0.274)、拟合度分析(nfi=0.957)及路径系数显著性分析(p<0.001),证实了该结构方程模型收敛程度高,拟合度好,参数合理。结论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验证,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是晚期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由于凝血/抗凝血系统失衡导致机体高凝血状态而形成血管内血栓,进而引起纤溶系统亢进,d-d水平升高,以维持机体血流畅通,明确了慢性血吸虫病d-d水平升高的发生机制,即慢性血吸虫病随着分期与病情进展通过凝血-纤溶系统介导上调d-d水平,且纤溶系统在上调d-d过程中占主要优势,机体的纤溶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血吸虫病分期。第二部分斑蝥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慢性血吸虫病病情的恶化可发展成为肝癌,斑蝥素具有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旨在揭示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系hepg2中肝癌干细胞(hepaticcancerstemcells,hcscs)细胞增殖,自我更新能力,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珠分选法从肝癌细胞系HepG2中分离出CD133+HCSCs,并用流式细胞法检测CD133+表达,然后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其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体外成球实验检测细胞自我更新,WB检测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以评价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再者,采用WB检测组蛋白H2AX、H3,Myt1,cyclin A2,cyclin B1,p53和cdc2(Tyr 15)等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并运用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周期分布;最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运用流式细胞仪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133+HCSCs的细胞凋亡状态。结果斑蝥素能抑制CD133+HCSCs的细胞活力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P<0.05)?同时,斑蝥素能抑制CD133+HCSCs的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用斑蝥素处理细胞48h,分别在5和20μM的浓度时对CD133+HCSCs和亲代细胞的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抑制最明显;斑蝥素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下调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与亲代细胞相比,斑蝥素处理HCSCs 48h后可以上调H2AX,Myt1,cyclin A2,cyclin B1,p53和cdc2(Tyr 15)等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流式细胞法检测发现斑蝥素在5μM时可以显著提高HCSCs G2/M期细胞数量,降低G1期细胞数量,并且也可以显著提高CD133+HCSCs的细胞凋亡比例。结论斑蝥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中CD133+HCSCs的细胞增殖,自我更新,促使细胞停滞于G2/M并诱导细胞凋亡,为斑蝥素对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段还非常有限,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医师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疾患带来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具有对TKI敏感的EGFR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年内仍会出现病情
类风湿关节炎常伴甲状腺免疫异常,西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背景、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感染、维生素D缺乏、精神及环境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一方面使痰饮、瘀血与风寒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 702例肺炎患儿分为经皮给药治疗组(1 802例)和对照组(900例)分别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患者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嗜酸性膀胱炎(7例)及嗜酸性肉芽肿性膀胱炎(2例)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临床上均伴有血尿、膀胱
目的探讨P57KI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外科分期和预后的关系,为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进一步开展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
结直肠癌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