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迅速升高,并呈现年轻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OPG)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一员,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血管起保护作用。在动脉硬化(arterial 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其能够抑制血管壁发生钙化病变,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因而可能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应激蛋白,当心肌细胞处在缺血缺氧或压力负荷过重、缺血再灌注等情况下,心肌细胞中的GDF-15表达会明显增高。故考虑在缺血区域GDF-15主要起到修复梗死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2002年Brown DA等报道了血清GDF-15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OPG、GDF-15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旨在了解OPG、GDF-15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所选取受试者年龄在35-79岁之间。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组40例。对照组2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符合入选标准的所有受检者,均在入院1小时内空腹采集肘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OPG、GDF-15水平。 冠状动脉造影由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操作完成,造影结果由2名心血管内科医师共同判读。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5O%的为阳性病变,并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等同为双支病变。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吸烟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组间具有可比性。ACS组和SA组OPG、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A组OPG、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OPG、GDF-15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多支血管病变组间血清OPG水平差异显著(P<0.05);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多支血管病变组间血清GDF-15水平差异显著(P<0.01)。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血清OPG、GDF-15水平在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在ACS组高于SA组,而SA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可能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程度的重要手段,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生化标志物,为冠心病的诊断防治开拓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