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绘画稀缺性矛盾的分析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一个绘画艺术焕然求备、瑰丽灿烂的时代。但绘画艺术走向成熟呈高度繁荣的态势本身,却隐藏着一组绘画高度稀缺的社会性矛盾。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决定着绘画的一切表现形态及以绘画为中介的一切衍生形态如艺术市场、流通方式等,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多样、由简单向复杂的演进趋势。 绘画的稀缺面对唐人日益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为适应这种现实,在唐代,又产生了各种形态的自律调节的方式,这些方式在自适应地解决绘画稀缺性矛盾的同时,也意味着对绘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意义。探讨绘画稀缺性矛盾,对于认识唐代绘画的发展规律乃至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规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通过唐代绘画稀缺性矛盾的多角度的分析,尝试性地探讨唐代绘画发展的内在原因,以期为唐代绘画之盛世的深层面、多方位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为此,本文的大体章节安排如下: 绪论部分意在提出问题,通过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审视,初步阐述利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原理分析唐代绘画发展规律的必要性以及所应具有的理论意义。 第一部分,分析唐代绘画稀缺性矛盾产生的社会根因。本文从唐代绘画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唐人绘画消费欲的不断膨胀和绘画消费形式的日趋多样,揭示唐代绘画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基本现实,即:唐代所面临的社会越来越丰富多样的绘画需要已成为绘画稀缺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从战乱、护理不当与自然耗损、画家的稀缺和不平等分配等方面,讨论唐人对绘画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所受到的种种客观现实的制约,但又无法有效满足其需要的外在的资源根因。 第三部分,从宫廷画家的封闭性生产、画工的服务性生产、文人士大夫的自生产、临摹和市场调节等方面,讨论唐代绘画稀缺性矛盾自适应调节的不同方式。揭示这些方式对绘画发展的重大的推动意义。 全文约三万字。
其他文献
在民办幼儿园迅速增长,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科学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的行政管理已是现实中日显迫切的问题。在此问题意识的促动下,本文试图从与宏观发展最相关的体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康复运
一、研究背景: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二三十年来,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在部分国家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每年新发病例的绝对数字
本文从文献综述、方与法的关系与规律、太阳病篇解表法剖析与组方规律、辛温解表法的使用依据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四个部分,围绕着证与方、方与法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与
<正> 我院在临床上共遇到3例因中期引产行羊膜腔穿刺注入雷佛奴耳10分钟后,病人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经用镇静、解痉剂可使腹痛缓
本文主要采用薄片、岩心等资料,以试验分析为手段,对本区储层岩石的常规渗透率(塞状、全直径岩心)、围压渗透率、地层条件下渗透率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了压力、温度对渗透率产生
脑卒中(中风)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近年来,通过对预缺血激发机体内源性抗损伤机制而使大
本文研究了汽车结构的优化问题、强度和刚度问题以及ANSYS的二次开发问题,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 1.本文在第二章研究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其在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美国的种族矛盾主要表现为欧洲白人同黑人、拉丁美洲裔人和亚洲裔人的矛盾。六、七十年代以来黑人的状况虽有改善但仍被排除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拉丁美洲裔移民多数处
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与普通沥青不同。用目前的黏度测试方法测试SBS改性沥青黏度,根据黏温曲线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过高,过高的拌和与压实温度会引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