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岭南羁縻之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羁縻之法是中央政府羁縻政策下一系列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不同于中原汉族聚居地区规定的法律制度。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调整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法律内容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羁縻之法作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重要地方法制措施就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笔。羁縻之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各边疆地区发展均有重要影响,而唐代是该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统一多民族时期,关于民族与边疆治理和发展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多为后代所沿用,羁縻之法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唐代的岭南是多民族杂居的东南边疆沿海地区,唐中央政府也针对岭南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岭南的羁縻之法,这些法制内容对唐代岭南边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岭南地区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拟结合唐代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环境、政治背景、经济发展等法制措施实施背景,分析唐代中央政权对岭南实施的羁縻之法。包括唐代中央政权对岭南军队管理的法制措施,岭南羁縻府州行政区划设置的变化发展、羁縻府州酋帅官员的任命和管理制度、“南选”和“北选”官吏选拔任命制度等岭南羁縻行政之法措施,土贡、户税米、半税等岭南羁縻贡税法制措施,规范岭南海上贸易的市舶制度和针对兵器与边疆稀缺物品、铜钱、人口的一系列禁令等经济法制措施。旨在通过突出岭南羁縻之法与唐中央政府在其他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羁縻之法的区别、岭南羁縻之法在不同历史背景的动态变化,总结唐代治理岭南法制措施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和因时制宜的法制发展经验以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岭南地区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开发提供的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基于加密保护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e Locator,URL)的算法模型存在安全和性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链接保护URL的映射模型。映射模型将要访问的URL映射为一个短链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悖论——在促成人
本期我们从全国以及省市等方面针对"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发表了《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几点思考》、《关于甘肃省设施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辽宁省《葫芦岛市"十二五"设
运动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传统的ViBe算法容易出现鬼影、噪点和运动目标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Be改进算法的移动目标检测跟踪算法。通过连接区域的滤波操作,填充面积小于设定阈值的前景孔洞区域,以此限制散布在前景物体中的错误背景;通过检测图像的闪烁像素,更新存储之前的模板,并建立闪烁等级表,若某像素的闪烁等级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则将其从更新模版中移除,从而抑制更新模板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不断创新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设施农业成为该县农业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灌云县坚持以打造沿宁连高速、沿海高速、204国道、324省道、242省道、沿海铁路等六大高效农业产业带为抓手,到201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5.1 万亩(1.67 万公顷)。设施栽培继续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全县共建成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15 个,其中万亩连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