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合理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分税制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税制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税负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减轻税收负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分析税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外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和方法,说明税收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从理论上对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相关六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税收负担标准,即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最优化。第三,就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税收负担和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佳税负水平为20%左右观点,其中:东部地区可以略高一些(18—22%),中西部地区可以略低一些(15—18%);分析除了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以外,导致区域税收负担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征管水平和现行计划分配方式等。最后,就如何控制税收负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个人观点:一是中央政府应当改革现行税制、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政策支持,即“要资金更要政策”;二是地方政府不能一味依靠中央政府,要从内因着手,通过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政府职能、减少财政支出、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合理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投资环境等措施降低税收负担,创造轻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留住现有资金,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