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研究的深入,采用社会认知研究范式即社会信息加工的方法来考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信息加工的范式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深层机制。已有资料表明,情绪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因此将情绪纳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信息加工范式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研究依据Dodge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引入情绪变量,进一步验证亲社会型和攻击型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并初步探讨情绪对不同行为类型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影响。实验一选取四、五年级80名被试,根据《儿童社会行为同伴提名量表》把被试分为3组:亲社会型,攻击型,中间型。根据研究的需要,参考已有研究针对被试行为类型设计假设分享和假设挑衅2种研究情境,每种情境涉及1个同伴交往方面的故事;情绪启动作为组内变量,假设挑衅情境下分为无情绪启动和高兴情绪,假设分享情境下分为无情绪启动和悲伤情绪;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作为因变量:行为意图归因、行为反应数量、反应质量、SIP总分。得出结论:(1)在两种不同的假设情境下,同一行为类型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趋于一致,亲社会行为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上得分显著高于中间型和攻击型儿童。(2)本实验中,引入“一般情绪”因素,结果显示,假设分享情境下,情绪对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主效应显著,三类被试在悲伤情绪下对故事情境的信息加工得分均得到提高。假设挑衅情境下,社会行为类型与情绪对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二选取被试123名,与实验一不同的是,本实验中情绪启动采用故事投射法。对启动情绪界定为“社会性情绪”,即情绪的诱发因素与儿童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得出结论:(1)社会行为类型对儿童社会信息加工主效应显著。(2)引入“社会性情绪启动”,进一步验证了情绪对儿童社会信息加工存在影响作用。(3)亲社会型儿童更容易受情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