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之间商务接触日益频繁,其结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将成为不同国家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神州大地。风云变换的国际经济环境给国内部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成功的运作跨国公司?如何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对工作持有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们进行有效交际?误解导致冲突与争端。因此,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加强文化传通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不仅是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更是那些正从事或将要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无论职位高低,领导或下属、经理或职员应该充分重视和加以研究的课题。简言之,商务人员应努力地学习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文化的内容是复杂的、可进行多维度比较的;文化是动态多变、不断发展又是相对稳定的;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文化的定义之多不胜枚举。在进一步分析研究文化差异之前,文章第一部分旨在界定文化的含义,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及文化的特点,并简要综述有关文化的理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文化亦是如此。当然文化变化发展的进程是缓慢的,有时是艰难的,甚至是变革性的。我们也应该谨记,文化像座冰山,深深植根于冰山底层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总是抗拒变革的。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得每一种文化得以整合并具有其独特性,同时使得对文化差异的分析成为可能。荷兰著名的管理研究学者霍夫斯泰德(Greet Hofstede)为美国通用机器公司(IBM)主持的调查共进行了两次,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分离出价值观念对比的四个尺度,根据Hofstede提出的理论并比较其他学者的成果,得出以下四个重要的对比尺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权力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成就—关系。文化差异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行为人的企业领导、管理以及决策等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论文第二部分对Hofstede的理论进行了具体详尽的阐述分析,并对比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增补两个重要对比尺度: 时间取向与儒家工作动力。论文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论述了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引起的企业领导、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差异。然而这三方面仅是本文讨论对比的重点,并非囊括国际商务的方方面面。有鉴于此,今后应探索更多不同的对比维度,搜集更多的对比数据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跨国经营必须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学会处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企业或有效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越来越显得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呢?论文第四部分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以供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