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指出了流动儿童出现的原因,以及研究该群体的现实意义:流动儿童成为我国社会上越来越壮大的群体,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包括在学习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适应成为他们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因此他们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群体。正文第二部分回顾了以往学界对于流动儿童所做的研究,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受教育情况等几个维度总结了过去学者对于流动儿童面临问题的研究。在解决流动儿童所遇到的困难时,大多数学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从宏观层面上做出制度性的改变以改善该群体的生活条件。在文献回顾的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在这些研究中,流动儿童的问题被突出、放大,一方面他们确实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却也被“标签”为“问题儿童”。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反对从问题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克服困难,改善自身现状的潜能,提出用优势视角为流动儿童提供服务,帮助他们适应生活。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第四部分分析了该社区流动儿童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拥有的保护因素。第五部讨论的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及工作开展的方法。提出建构抗逆力需要通过建构外部支持、增强内部支持和自我效能因素三部分得以完成。通过介绍M机构的具体活动如“家长课堂”、“魔力数学”、“国际跳棋”等小组活动,分析它们在建构流动儿童抗逆力中起到的作用。文章最后一部分,总结反思对流动儿童介入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效果。提出了流动儿童出现的新特点,包括较为长期、稳定的生活在城市中,与老家的联系趋于弱化,逐渐成为“城市新移民”。最后反思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对流动儿童介入的不足:该视角会出现过于关注案主优势、过于乐观而忽视了问题的出现可能是社会结构的问题,这一点往往会遭到问题学派的批评。但总体而言,优势视角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秉持该视角的理念为流动儿童提供服务会提升他们的自信、发掘他们的能力,最终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