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disease)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包括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是目前受到广泛认可、应用较广的治疗LEAOD的方法。各地文献报道下肢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效果不尽相同,且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传统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年龄、性别、吸烟等危险因素外,目前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LEAOD患者行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的治疗效果及终点事件差异,检测炎症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分析介入治疗疗效、探寻相关危险因素。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住院的LEAOD患者251例,男性147例,女性104例。其中78例为第一部分研究对象。按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Consensus TASC)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程度的分级方法,符合A、B、C、D型病变的病例分别归为A、B、C、D组,A组17例,B组17例,C组31例,D组13例。251例患者为第二部分研究对象。按是否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157)行常规药物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等治疗,介入治疗组(n=94)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均为随访3月以上资料完整的病例。2、方法及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肾功、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 hs-CRP)、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询问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肾功、hs-CRP指标均由BIOBASE系列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检测采用氧化酶法,血脂检测采用酶比色法,hs-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肝功检测采用IFCC推荐法,肾功检测采用TBHBA法;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由BIO-D10仪器检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上述试剂盒均购于公司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测量由专人负责,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2。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测量由专人负责,采用英国HuntleighAssist Vas血管检测诊断系统。第一部分中留取患者血清标本测定脂肪因子视黄醛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内脂素(Visfat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VARIOSKAN FLASH酶标仪测定。第二部分中随访脑梗塞、脑出血、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于治疗后1、3、6个月、1、2年检测ABI。二、结果(一)第一部分结果1、A、B、C、D四组间hs-CRP、RBP4、内脂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血管病变越重,hs-CRP、RBP4、内脂素水平逐步升高。2、相关性分析提示RBP4与内脂素(r=0.637)、BMI(r=0.307)、Hba1c(r=0.367)、hs-CRP(r=0.486)呈显著正相关。内脂素与BMI(r=0.389)、HbA1c(r=0.338)、hs-CRP(r=0.597)、SBP(r=0.238)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RBP4与内脂素及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内脂素与hs-CRP密切相关。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OR=2.653,95%CI:1.503~4.684,P=0.001)、内脂素(OR=1.557,95%CI:1.063~2.280, P=0.023)为LEAOD的危险因素。(二)第二部分结果1、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截肢率、脑梗塞发生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17.20%vs7.45%,P=0.035;9.55%vs3.19%,P=0.046;10.83%vs3.19%,P=0.032)。2、介入治疗组术前ABI为0.62±0.25,术后1、3、6个月ABI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0.90±0.11、0.82±0.23、0.79±0.20; P<0.01, P<0.05),而常规治疗组ABI呈现继续下降趋势。3、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OR=1.678,95%CI:0.488~3.704, P=0.037),而hs-CRP是影响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因素(OR=2.096,95%CI:1.053~4.174,P=0.035)。三、结论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程度与脂肪因子RBP4、内脂素及炎症因子hs-CRP相关。RBP4、内脂素水平越高,患LEAOD风险越大。2、下肢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LEAOD患者下肢血供,降低脑梗塞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年龄越大,介入治疗效果越差, hs-CRP越高,发生下肢动脉再狭窄的危险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