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值,统计并观察高血压病不同中医分型的24小时血压特点,利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予以分析,期望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为高血压病在中医临床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方法:查阅文献后拟定高血压病辩证分型标准,将高血压病分为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应用于本次试验。选择已明确临床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别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后归至四型,再用动态血压监测其24小时血压,记录并统计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血压数值,对四组数据做出组间比较后对结果予以分析。所得数据利用Excel进行录入,利用spss17.0软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1.利用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四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不同,以阴阳两虚型组最高,其次为痰浊壅盛型组,再者是阴虚阳亢型组,其中阴虚阳亢型组和阴阳两虚型组差异显著;肝火亢盛型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最低(20%),与阴阳两虚型组和痰浊壅盛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证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比较结果: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及痰浊壅盛型的24小时及白天的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均较高,和阴阳两虚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低,夜间血压负荷高,与肝火亢盛组及阴虚阳亢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证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比较结果: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痰浊壅盛型,分别与之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最低,与其余三型差异显著(P<0.05)。舒张压负荷的24小时及昼夜的均值比较均是痰浊壅盛型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型。5.阴阳两虚型平均动脉压和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均为四组最低,且均与肝火亢盛型和痰浊壅盛型差异显著(P<0.05)。肝火亢盛型脉压差为四组最高,其次为阴虚阳亢型,两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与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差异显著(P<0.05)。6.阴虚阳亢型的昼夜血压变异度最大,其次为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血压变异度均较低,在24小时及白天血压变异度上明显区别于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水平等监测值在中医辨证后的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可以增加为对高血压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并且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把握患者血压情况和演变规律,进而在用药时间和预防靶器官损坏等方面更好的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