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论视角下高校网站中国特色词英译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及经济教育的全球化态势,为了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多数高等院校网页均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以扩大高校的影响力和满足受众读者对学校信息的需求。因此,中国高校网站翻译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从目的论,跨文化交际等视角对国内高校网站英文网页中存在的翻译失误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语言性翻译失误和文化性翻译失误。其中文化性失误主要是指译文中存在与译入语文化规范和惯例相冲突之处,需要加以改写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口味,迎合西方受众的文化习惯。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舞台上逐渐自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着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逐步发展壮大及中国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足以表明中国文化的地位日益增强,“Taichi”‖Kongfu‖ 等曾经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也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出现在了英语词典。   鉴于目前对高校网站英译研究忽略了这一发展趋势,缺乏受众读者对中国文化接受现状的调查研究。本文从文化适应理论出发,从受众读者心理和整个中国大环境环境的包容性等因素,分析了高校英语网站目的语对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得出在高校网站翻译的过程中,受众读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适应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高校英文网站的主要受众群体,留学生、国外访问学者和外籍教师等发放了一百份问卷调查,就目前多数研究指出的存在的文化性翻译失误中的较为普遍的文化负载信息的可读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示受众读者对中国高校网站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和信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已经远超出我们的设想,中国高校网站读者大多数是对众多文化感兴趣并且很乐意接受的。因此,在高校网站翻译中,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可适当使用此类中国特色词汇,改变一味迎合的现状以提升中国文化的地位,展现中国的力量。
其他文献
  我们通常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人们喜欢说他们心理想的事情。那么性别语言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心理因素的不同导致的呢?作者认为心理因素应该是导致性别语言差异的
受同时期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影响,圣经叙事批评起初只关注“封闭”的文本。后来,开始转向关注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等外部因素,从而进入后经典叙事学时期。面对蓬勃发展的理论,圣经批评家们及时指出,圣经不可以被随意解读,任何理论的批评必须以文本为依据。本文作者认为,文本是作者表达自己意图的手段,对这一手段的深度分析可以拨开作者意图的面纱,从而正确理解文本。因此,本文用经典叙事学的文本分析方法,从叙事人、人物塑
学位
  叶君健(1914~1999)是二十世纪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宣传家。作为重要的翻译家,叶君健就翻译问题的很多方面提出了深刻而独
  沈从文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边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部小说语言优美,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而如何将传统的湘西文化呈现给西方读者是译
在强调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地互相交流融合,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了解不同国家生活和习惯的纽带与桥梁更是逐渐吸引广大年轻人的眼球,也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