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从地域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差异性,与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相比,县域范围内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种不平衡现象严重阻碍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协调发展的进程。所以在促进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时,应重点关注县域地区。江苏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从金融机构网点及贷款额情况来看,江苏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偏高,截至2014年底金融机构数累计12759个,且不断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众多累计228567人,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重点投向涉农民生等领域。在县域地区更是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截至2014年底平均每个县域拥有135.07个银行网点,在涉农贷款方面,贷款余额共计22.43亿元,其中约18亿元投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但是,在普惠金融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服务当地客户群体,经济落后地区的群体则被拒之门外。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县域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以江苏省44个县域为样本,测度江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江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从省级和县域两个层面分别对江苏省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接着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2009年—2014年江苏省各县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度江苏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现江苏省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综合得分最高值昆山市0.757,最低值邳州市-0.609,之间相差1.366。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县域多集中在苏南地区,而普惠金融水平较低的县域多集中苏北地区。考虑到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性,传统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方法可能存在偏差,故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教育普及程度和道路密度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正相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越会抑制普惠金融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兼顾邻近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率及提高城乡居民教育水平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