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一个“弱势”民族—对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思想主题的探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黑人作家之一.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独具匠心地把一个十一岁的黑人女孩,毕可拉,作为主人公.她在这部小说中向读者展现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并洞察出特定的文化主导给美国黑人带来的毁灭性影响.这篇论文旨在探究《最蓝的眼睛》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即黑人文化深受白人文化的浸染及其所造成的深刻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该论文回顾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文献,介绍了四种主要策略分类、语言学习策略及其分策略和概念,总结了学习策略培养的目的以及策略培养应考虑的因素.该文通过实验试图探索通过
前人有关实际语言运用的研究表明,大量语言具有惯用型特征。电脑科学的广泛应用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将词块这种惯用语形式推向了研究前沿。它们是通过预设频率和文本分布
该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20世纪80—90年代报刊中出现的新词,目的在于揭示现代俄语构词领域的新倾向,进而研究现代俄语构词发展的规律.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绍康拉德的简要生平,他在1890年经历的刚果之行及《黑暗的心》的故事梗概.接着综述评论家对该作品的看法,介绍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及一些
漆立体艺术就其功能而言,涵盖了实用与非实用两大类功能。我们所说的功能就是指它的实用性,例如生活中的漆器、漆屏风、漆家具等。非实用功能是指它的纯观赏性,例如南北朝时
机器翻译遇到的困难和人工翻译有着很大的区别.该文从词法、句法和篇章三个方面总结了机器翻译系统在处理英译汉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比同样内容的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
文章依据以往对《洛丽塔》的文学批评,借助Nomi Tamir和Benjamin Hrushovski的"言语控制"(作者译,下同,英语rhetorical manipulation),通过分析读者对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渐
建筑工程中离不开测绘,而特殊地形的测绘难度又比较大。测绘人员要依据具体工程背景,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勘察技术,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以达到良好的工程实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法,并对其在特殊地形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提高测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