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服用地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承载要素,其规模扩张有效吸引了外部投资,加速了劳动力空间上集聚,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商服用地规模呈现急剧扩张的态势,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催生出的大量土地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服用地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土地利用相对粗放。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单元,揭示了城市群内商服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构建面板自回归模型,探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商服用地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化动态影响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增长态势,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经济发展状况优于环鄱阳湖城市群。与此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商服用地规模扩张速度呈现“急速扩张-急速回落-稳定下降-稳定”的态势。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商服用地规模扩张过程中变动较为剧烈,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则相对平缓。(2)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经济基础、城镇化程度、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同商服用地规模耦合程度也会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规模以及第三产业产值的递变速率大于商服用地规模扩张的递变速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规模和第三产业产值的递变速率基本与商服用地规模扩张的递变速率处于同等水平。(3)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商服用地规模对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冲击轨迹、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相比于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商服用地规模对经济规模和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说明,环长株潭城市群商服用地利用较为高效集约,而环鄱阳湖城市群商服用地的经济产出效益较低。从城镇化发展视角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商服用地规模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处于减弱的状态,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由此说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趋于摆脱对商服用地规模的依赖,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城镇化发展仍依托于商服用地规模扩张这一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