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渐加剧的竞争使心理应激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在应激状态下应对方式的调整和训练。本研究主要目的是:(1)了解不同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2)测查我国大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运用Folkman&Lazarus的《应对方式量表》,对5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他们的应对方式进行因素分析,归纳出与原量表基本吻合的八种主要应对方式;同时调查大学生应激特点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大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来源、性别和年级是影响应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2)大学生应激主要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3) Folk-man& Lazarus的《应对方式量表》经在本研究中使用证明其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基本合理,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可用于测查我国大学生应激状态下的主要应对方式。从中提取出的八种应对方式为:积极评价、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幻想、逃避、自责、发泄、自控;(4)大学生面对应激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多种多样,但以“解决问题”、“积极评价”、“寻求社会支持”等有积极意义的应对方式为主;(5)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应激强度、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关系密切。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应激、幻想、自我强加、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