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研究100例异位妊娠患者和同期200例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探讨不同妊娠结局及相关危险因素对EP的影响,以促进妇产科医师更加全方面的了解EP的危险因素,从而有利于降低E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或保守治疗证实的285例EP患者及7535例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取100例EP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1:2比例随机选取200例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史、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流产史、流产次数、受孕方式、异位妊娠史、年龄、吸烟、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盆腔炎史、阑尾手术史、输卵管手术史等指标的差异,探讨不同妊娠结局及相关危险因素对EP的影响。结果:1.病例组EP患者的年龄波动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31.76±5.453岁;2.不同妊娠结局如既往分娩史、流产史、异位妊娠史,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EP的危险因素;3.盆腔炎史、输卵管手术史、阑尾手术史、IVF-ET、未婚,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EP的危险因素;4.分娩方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不是EP的危险因素。文化水平、年龄、吸烟史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年龄、吸烟均不是EP的危险因素;5.多因素分析提示盆腔炎史、输卵管手术史、阑尾手术史、异位妊娠史、IVF-ET、分娩史、流产史、未婚是EP的独立危险因素;6.2015年6月-2018年6月既往有剖宫产分娩史的EP患者占所有EP患者的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7.2015年6月-2016年5月EP患者总例数占同期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为3.9%;2016年6月-2017年5月EP患者总例数占同期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为1.7%;2017年6月-2018年6月EP患者总例数占同期正常妊娠且分娩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为5.9%。2015年6月-2018年6月EP发生率整体看呈上升趋势。结论:1.分娩史、流产史是EP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分娩次数、流产次数增加,EP的风险增加。2.盆腔炎史、输卵管手术史、阑尾手术史、异位妊娠史、IVF-ET、未婚是EP的独立危险因素。3.相比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未能增加EP的危险性;文化水平、年龄、吸烟与EP的风险无关。4.对于育龄期女性,应给予适当的性教育,增强对避孕措施的指导,预防意外怀孕,减少流产次数,建议适量分娩,鼓励阴道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