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空间的相亲角——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5年开始,一些相亲活动以及相亲集会在中国部分城市的中心公园中陆续出现,如今中国的各大中心城市,都能找到一座属于当地人进行婚姻“交易”的相亲公园。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都市青年的择偶方式日趋多样化,为什么老年人热衷于到公园去帮孩子相亲?抛开他们对自身的家庭义务,他们创造相亲角的意义何在?因此,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滚雪球抽样以及偶遇抽样寻找访谈对象,并对相亲角的四大主体进行了梳理——父母、青年相亲者、中介和园方,旨在了解相亲角内各个主体之间如何展开互动,如何在相亲角呈现自我来探寻真相。从“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这一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特性、所蕴含的功能,以及所折射出的现代城市人在婚恋问题上的处境。  在相亲角这个公共空间,父母与青年相亲者在自我呈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父母与他人互动时注重家庭文化资本展示,青年相亲者更为注重展示个人文化资本。两者对待相亲角的态度截然相反,父母是相亲角污名化的施加者,青年相亲者对相亲角评价则更为积极。与中介的互动,家长与中介一面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关系,一面成为中介最主要的举报人。中介与家长、园方三者之间的互动实质上是对相亲角空间资源配置的争夺,本质是权力的争夺。所以相亲角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是具有复杂社会关系的社会空间。但由于作为公共空间相亲角的边界属性模糊,嫖客以及互联网产品涌入到空间之中。嫖客的到来给空间制造了负面影响,而互联网产品的到来使得相亲角趋向娱乐化、市场化。  通过对上述主体之间的互动,本文总结出作为公共空间的相亲角具有如下特点:开放性与影响力、可见性与信任感、非营利性与安全感,这三个特点是促使相亲者进入到相亲角的最大因素,也是相亲角得以流行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认为父母将相亲角视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背后的深刻社会内涵是父辈在个体化进程之下面对个体化表现出不适应而产生的举动,这是对中国的个体化进程做出的反思。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
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延安。  此前中共在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干掉了71万国民党部队,如今老巢居然被人家掏了?  10年来,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根据地中的根据地。延安已经不是—个普通的县城,而是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因此,延安被胡宗南占领,无疑是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角力的—大标志性事件,以至于多年剿共都没成功的蒋介石,这次也大舒了一口气,说“中共已成流寇”,大有天下已定的意思。  既然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