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是20世纪由野生到商品栽培最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Vc含量高,经济、营养价值高和医疗效果好而倍受关注。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但栽培历史和作为商品化生产的时间不长,近年来我国各地猕猴桃园都陆续有溃疡病发生,而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disease of kiwifruit)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和发展的毁灭性病害,其发生具有范围广、传播快、致病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可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树体死亡,现已被列为中国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外对其病原菌致病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尚没有有效方法制止猕猴桃溃疡病害的发生,因此,尽快筛选出抗性强的种质资源,使猕猴桃产业免遭溃疡病危害,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系)猕猴桃进行抗溃疡病种质资源筛选及其抗性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数个优秀的抗性种质资源,并初步建立猕猴桃对溃疡病的抗性评价体系,为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健康成长。本试验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离体条件下,通过不同致病力溃疡病病菌、接种浓度、培养湿度、接种方式条件下接种红阳猕猴桃枝条和对24个猕猴桃品种(系)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原菌,探讨不同条件下溃疡病病原菌对猕猴桃枝条的侵染效果和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2)通过对华特、布鲁诺和红阳三个品种猕猴桃盆栽苗接种溃疡病病原菌,观测病情指数并测定接种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相关生理参数,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及其相关生理参数与抗溃疡病的关系。(3)通过对红阳、海沃德、绿肉优株(G-HZ201202)、布鲁诺、迷你华特、徐香、华特7个品种(系)猕猴桃健康植株的木质素、皮孔长度、密度、皮孔排列方式的测定和观察,评价其与品种间溃疡病抗性的关系。(4)为明确猕猴桃枝条和叶片在接种后表现出的感病症状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所致,以接种溃疡病病原菌后感病的叶片和枝条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平板划线法分离病原物,在LB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提取病菌DNA,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接种条件对猕猴桃枝条的病情指数也有显著影响。24个猕猴桃品种(系)枝条中,‘华特’和‘徐香’表现为高抗,‘迷你华特’、‘金魁’、‘绿肉优系’(G-HZ201201)和‘毛雄’表现为抗病,‘红阳,、黄肉优系‘11-7‘、’大红‘、’早鲜‘、’早艳‘和Y-HZ201201‘表现为高感;强致病力病菌,高浓度,高湿度,枝条创伤面积可以显著影响猕猴桃枝条的病情指数。2.猕猴桃品种不同生理参数与病情指数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性。CAT、 PPO、PAL、POD、SOD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木质素含量、皮孔长度、密度、皮孔排列方式都可作为鉴定猕猴桃抗溃疡病的生理参数,其中CAT、PPO、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皮孔长度、密度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的重要生理参数。3.猕猴桃感病枝条和叶片分离出的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其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均与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完全一致。猕猴桃枝条和叶片在接种后表现出的感病症状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