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板的无铬复合钝化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是在我们生活中用量比较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在空气中的腐蚀就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在钢板的表面加层镀锌保护膜是常用的防止钢铁在大气中腐蚀的方法。热镀锌钢板用于汽车、家电等生活领域。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经热镀锌的钢板也容易发生腐蚀,在热镀锌钢板上形成形成腐蚀产物,呈白色有的变成灰暗色,这些腐蚀产物的存在对外观质量有严重影响,并且热镀锌钢板经腐蚀后还影响寿命和美观。过去铬酸盐钝化工艺用于大多数的热镀锌钢板,但是由于铬酸盐钝化体系中含有高毒性和致癌的Cr(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无铬钝化工艺越来越重要。本文用鞍钢生产的热镀锌钢板作为锌基体,实验过程中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检测对复合钝化液的耐蚀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添加缓蚀剂的有机/无机复合钝化体系成为该实验的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各成分的最佳组成:KH-560为3.5 g,氟钛酸为0.9 g,偏钒酸铵为0.09 g,树脂苯丙乳液为20 g,有机磷酸酯聚合物为0.20 g,K-12为0.05 g,1788为0.15 g,AEO-7为0.20 g。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钝化液pH为5.0,固化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60s,膜厚为0.5~0.8g/m2,并对使用优化后复配的钝化液进行性能测试。结合实验过程和工业需求的性能测试方法,对复配添加缓蚀剂的无铬复合钝化膜的其他性能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复配的无铬钝化膜的耐中性盐雾试验达96 h,腐蚀率小于5%;耐高温黄变性能可达到240℃;耐指纹性能良好;漆膜附着力达到1~2 级。本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前后钝化膜的表面形貌,并对断面形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盐雾腐蚀前钝化膜表面没有微裂纹,是一层均匀、致密的保护膜。在断面图中观察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到纳米级的膜层,大约1~1.5 μm。实验过程中的微观分析还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钝化膜层结构、物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复合钝化层同时存在-(CH2)n-、-OH、N-H、C=O、Si-O、C-Si、C-O-C、C-N、Si-O-Si 和 Si-O-C 等官能团。通过对钝化膜以及腐蚀产物的SEM、XRD、EDS分析可知,腐蚀产物中主要由Zn、C、O、Cl、P 的化合物,其中有 Zn、Zn(OH)2、Zn5(OH)8Cl2·H2O 等 Zn 的化合物。综上所述,可以说明钝化剂在热镀锌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改变了热镀锌基体的表面形貌,并且钝化膜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阻止腐蚀介质到基体的渗透,起到保护热镀锌基体,提高锌基体耐蚀性的作用,基本达到工业应用要求。
其他文献
2A12铝合金包铝板材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飞机蒙皮。本文采用OM、SEM、EBSD、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和表面形貌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固溶及退火后固溶热处理对2A12铝合金包铝板材组织、性能与表面形貌的影响得影响规律获得如下实验结果和结论。研究了退火热处理对合金材料组织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经380℃/2.5 h退火热处理后的合金板材具有较低的强度以及较高的延伸率,板材的基体组织发生了明显
1自来水的消毒传统的自来水处理,普遍采用氯消毒法,氯在水中杀菌速度较慢,是逐渐进行的,并且有异味,尤其是随着水源受有机化合物污染会产生氯仿、四氯化碳、溴二氯甲烷等氯化
随着船舶及海洋平台向大型化、轻型化发展以及应舰船装备的发展要求,高强钢在舰船建造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中焊接母材是20-50mm厚的10Cr5Ni Mo V高强钢,属于厚板焊接
随着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工业生产中工件的自动搬运、分拣识别、检测以及测量等领域,数字图像处理、视觉测量和视觉识别等视觉技术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工业生产中工件堆叠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实现堆叠工件中可抓取目标工件的识别及其位姿的测量,为后续抓取搬运等工作奠定基础。首先,通过对相机成像理论及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研究
业务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来没有确定的答案。学术界的普遍认为,业务多元化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资源浪费,分散企业精力,不利于企业绩效。企业想要获取持续发展,只得专注于少数行业。然而现实中,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蓬勃发展似乎与该理论相悖,业务多元化到底是否真会损害企业绩效,有待商榷。在中国,企业按照所有制结构可以被划分为:(1)民营企业、(2)中央国有企业、(3)地方国有企业三类,这三类企业的业务多元
裂缝普遍存在于建筑、交通、海洋、国防等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严重影响了结构承载力及耐久性。为了防治混凝土早期开裂,在水泥基材料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是提高抗裂性及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纳米偏高岭土(Nano Metakaolin,简称NMK)、纳米凹凸棒石粘土(Nano Attapulgite Clay,简称NMA)、纳米蒙脱土等由纳米矿物制成的纳米材料颗粒极细,可达到纳米级别,能充分填充水泥颗粒间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