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将空间概念视为人类认知的基础。在诠释空间概念抽象化方面,有关空间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不同于以隐喻映射为依托的空间隐喻研究,兰盖克(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更注重从语义结构角度解释意象图式及相关概念化过程。本文从兰盖克的视角出发,旨在运用射体—界标理论来分析有关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并为其探寻认知理据。本文依据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主要对英语构式“V.+at”的语义分布及该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基于普遍认知,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可推断为以下形式:“过程+路径+关系(Process+PATH+Relation)”,其中,“关系”分为关联(association)和包含(inclusion)两种。通过对选取的两个布朗家族语料库CLOB和Crown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发现,一般概念形式中的“过程”主要分为八类:LOOK、BE、MOVE、LAUGH、SPEAK、POINT、DO 和 OTHER,“过程”意义大致体现在感觉器官感知和肢体运动两个方面。在每个分类下面,射体和界标之间的关系及路径分别呈现出了一定特征,并可探究出一定的认知理据,因而表明,所推断的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形式可谓合理。此外,针对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除BE外的所有分类中,英语构式“V.+at”的意象均可解释为:射体在空间上产生移动,向界标靠近;当两者发生或将要发生关系时,射体运动则近于停止。构式中的关系述谓at起到交代射体运动结束这一作用,同时也用于表明射体和界标间的关联关系。而在BE分类下,关系述谓at则只表示射体和界标间的静态关系,两者既可为关联关系,也可为包含关系。综上所述,射体—界标理论用于诠释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是可行的。该研究希望可以为词汇学、词典学及英语构式“V.+Prep.”的教学带来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