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提取物对建鲤抗菌能力及生长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750尾建鲤随机分成5组,第一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提取物。连续投喂70天后,测定鱼的生长、血液及组织溶菌酶、肠道菌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黄提取物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液、肝脏、脾脏等溶菌酶活性,促进肠道食糜总菌、大肠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的增加,降低了饵料系数与鱼体死亡率,抑制有害菌弧菌数量,但是与大黄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不成线形关系,其中添加2‰组的增重率、脾脏溶菌酶活性、乳酸杆菌数量是最大的,弧菌数量是最低的,1.0‰试验组血液、肝脏溶菌酶活性是最大的。添加1.0‰~2.0‰大黄提取物还能显著提高建鲤肌肉粗脂肪含量,对肌肉水分及粗蛋白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粗蛋白含量有增加趋势。因此添加1.0‰~2.0‰大黄提取物能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肉质,促进了鱼体生长。
其他文献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世界金枪鱼渔业产量较高的渔获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重点开发的资源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达到高效、可持续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nervousnecrosis,简称VNN)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encephalopathyandretinopathy,VER),是由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nervousnecrosisvi
由于过渡开发利用,养殖环境恶化,再加之长期近亲繁育致使我国扇贝野生种群数量下降,养殖扇贝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抗逆性等方面呈现卜降趋势。雌雄发育不同步和繁殖时间的差异给苗种
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us),与草鱼、鲢和鳙合称为南方“四大家鱼”,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为了解鲮
随着大型中层拖网不断发展,规格逐渐增大,其渔具性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根据2000-2001年和2006年-2007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生产拖网网具调查数据,结合网具模型试
为了丰富四明湖水库生态学资料,探索水库浮游植物演替机制,本文于2012年8月~2014年7月对四明湖水库的水体理化特性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采样调查,分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海水经济养殖蟹类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实验,探究饲料中n-3 HUFA在三疣梭子蟹生长表现、饲料利用及脂肪代谢中的重
本文根据1995~2004年6~11月中国大陆主要渔业公司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及其表温、表温距平、黑潮等海洋环境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Explor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