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柞水县纸房沟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构造对钼矿的控制作用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钼作为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钢铁行业的重要原料,是合金以及不锈钢的重要添加剂,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钼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寻找以及充分开发新的钼矿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前人对于东秦岭钼矿带研究较多,而对于南秦岭构造带中部的钼矿研究较少,在非东秦岭地区的钼矿的研究工作对于丰富全国钼矿生产与研究工作显得格外有意义。本文对研究区钼矿进行了研究。野外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室内认真进行资料整理和显微构造观测、主微量测试。运用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构造岩石学、显微构造地质学等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特征、岩石成因、构造环境、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对钼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1)通过大量阅读前人文献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钼矿化产出地质特点和蚀变特征等分析后认为该矿床应属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钼矿成因类型。赋矿围岩为柞水岩体,矿体主要为含矿石英脉,脉系产状较为稳定,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角大约为50-70°。岩体形态大体为椭圆形,展布方向为北北东向,面积大约为264km2,柞水岩体内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印支晚期。(2)在研究区内厘定了一条韧性剪切带,出露于研究区中部,地表出露规模较大,韧性剪切带西部与F1走滑断层相邻,东部与后沟F3断层相邻;长度大于3km,宽度一般0.9km,最宽1.3km,最窄0.7km;总体倾向为300°~315°,倾角变化于50°~70°,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室内分析整理,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韧性剪切带的主要特征为:以右行压扭性剪切作用为主,局部右行张扭性剪切作用,后期演化成为脆性断层。最大主应力方位为σ1≈310°60°,古应力值为81.975Mpa。flinn图解显示,韧性剪切带应变类型以压扁型应变为主,长短轴法图解计算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内应变椭球体沿X轴有拉长。(3)通过主量元素分析得出柞水岩体的岩石化学具有高硅、富碱、多钾、低钠、贫镁、缺钙等特征。在SiO2-(K2O+Na2O)图中,岩石类全部为花岗岩。在SiO2-K2O图中,岩石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较强,轻稀土元素内部、重稀土元素内部分馏较弱,铕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样品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即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从稀土配分曲线可以看出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柞水岩体西川街单元中的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相一致,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为柞水岩体西川街单元。岩石微量元素中的高场强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值为100~1000,各类岩石的微量配分曲线型式基本一致。在多元素配分曲线图上,Sr显著亏损,Nd、Eu表现为弱亏损。对岩石成因进行分析得出柞水岩体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以过铝质为主,少量为准铝质,属I型花岗岩,并有向S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对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得出柞水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同碰撞环境,这与柞水岩体形成的时代—印支晚期,对应的陆内造山阶段相吻合。(4)研究区纸房沟钼矿体赋存于柞水岩体中,矿体严格受花岗岩体、韧性剪切带控制,花岗岩体提供成矿物质来源,韧性剪切带的活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变质,为钼元素的活化及富集提供动力,韧性剪切带为富集了的含钼热液提供运移通道,为钼的导矿构造,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各种裂隙尤其是D裂隙为含矿热液提供了沉淀空间,成为富集成矿的位置,成为了钼矿的容矿构造,最终形成许多含矿石英脉。
其他文献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南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良渚文化年代下限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协调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新知识点。再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