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曾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来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笔下创作的长篇小说《占有:一部罗曼史》发表于1990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小说围绕主人公米歇尔·罗兰在伦敦图书馆偶然发现的维多利亚诗人鲁道夫·亨利·艾什的两张书信草稿展开。出于学者的本能,为了寻找信件主人的罗兰结识了从事克里斯塔贝尔·拉蒙特研究的专家贝利·莫德并开始了他们的寻找真相之旅。故事随即在一系列来往书信,神话故事,日记,史诗中展开,最终他们发现了艾什和拉蒙特之间的爱情故事并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身兼文学评论家的女性作家拜厄特对写作及女性话语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在《占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拜厄特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及人格发展。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拜厄特继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隐喻写得妙才能显示出作者具有真正的天赋。语义学中的隐喻被公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文学作品则是人类对周围一切事物感知后通过书面表达出来的最完整的反应方式。因此本文将从小说中的隐喻入手,探讨其中的所包含的女性话语。小说的故事并置交叉在三个时空里,即以美鲁西娜为代表的远古时代,以拉蒙特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时代以及以莫德为代表的的现代。为研究小说中的女性话语,本文将主要从隐喻所体现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将从意象隐喻入手,将小说中的意象隐喻分为人物隐喻,颜色隐喻,性别隐喻以及空间隐喻进行论述,分别分析“艾什”、“拉蒙特”、“绿色”、“白色”、“蛋”、“水”、“玻璃棺材”以及“黎之城”等意象承载的女性话语。例如人物姓名的设定极具隐喻内涵,“艾什”原指位于世界中心的参天大树,“拉蒙特”来源于法语中的“土地”,而“大树”的生长离不开“土地”,从而说明在维多利亚典型的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绝不应该是附属于男性。第二个方面将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入手,通过语篇建构中的隐喻揭示小说中“女性写作”对传统“男性写作”的反叛,从而挖掘作者作为女性作家对自由写作,平等写作的诉求。其中,三个故事看似是在不同的时空中交错并置,但其故事内涵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是对女性历史的一个追溯和演绎,反映了从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到进行自我防御的斗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坎坷和艰辛。非常规性的叙事技巧,如非线性的叙事时间以及多种体裁的融合(日记、书信、童话、史诗等)不仅让更多的女性角色参与其中,释放女性声音,内容上丰富了女性话语内涵,而且在形式上突破了男性写作传统,促进女性写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