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癣(Tinea pedis)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3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之一。足癣的发病率与季节、年龄、职业密切相关,且致病菌的流行分布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19]。主要的病原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26]。近年来,白念珠菌及其他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足癣常见的五种类型为:角化过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趾间糜烂型、体癣型。常用的外用药包括克霉唑霜、复方间苯二酚涂剂、咪康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酚霜、萘替芬霜等[26]。氟曲马唑(flutrimazole)是由西班牙Uriach制药公司研制的一种新的咪唑类衍生物。该药在临床上适用于由黄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皮肤表面霉菌感染,如足癣(体育足)、体癣、面癣和股癣的外用治疗,还用于皮肤表面念珠菌感染。每日用药1次。其抗菌活性优于克霉唑,抗菌谱广,同时还具备抗炎活性,局部用药耐受性好[1]。氟曲马唑抗真菌活性显著,经皮肤吸收的药物很少,半衰期和平均滞留时间较长,能更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因此能够更长时间发挥抗真菌活性,利于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目的:本试验是评价1%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04月-2010年04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足癣患者,选取120例,进行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给予试验药(氟曲马唑乳膏)和对照药(联苯苄唑乳膏,商品名“美克”)进行疗程4周的治疗观察,直至停药后2周,在各时间观察点对试验药和对照药的临床症状、体征、真菌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各个记录点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真菌学检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及综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经临床和真菌学确诊为足癣的患者120例,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病程最短仅为1周,最长达6年。本次临床观察受试者真菌培养阳性为118例,阳性率为98.33%。本试验中患者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多见,共101例,所占百分比为85.5932%;须癣毛癣菌6例,所占百分比为5.0847%;白念珠菌4例,所占百分比为3.3898%;断发毛癣菌3例,所占百分比为2.5424%;絮状表皮癣菌2例,所占百分比为1.6949%,其他皮肤癣菌(未定类)2例。试验组的患者在用药2周时,症状体征改善百分率平均达到55.52%,真菌清除率达到63.33%,综合疗效进步率、显效率、治愈率则分别为67.80 %、27.12 %、5.08%。试验组患者在用药4周时,症状体征改善百分率平均达到93.83%,真菌清除率达到96.67%,综合疗效进步率、显效率、治愈率则分别为3.39%、30.51%、66.10%。试验组患者在停药2周时,症状体征改善百分率平均为96.55%,真菌清除率达到100%,综合疗效显效率、治愈率则分别为18.64 %、81.36%。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2周、4周及停药2周时的真菌镜检阴转率、真菌培养阴转率、真菌学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用药4周时的临床疗效优于用药2周时,试验组停药2周时的临床疗效与用药4周时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用药2周、4周及停药2周时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临床观察试验组有1名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没有出现较用药前生化检查异常的情况。结论:氟曲马唑乳膏为安全、高效、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具有抗真菌及抗炎双重作用。每日用药1次即可。治疗足癣疗程一般为4周。在用药的不同阶段,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各时期的真菌镜检阴转率、真菌培养阴转率、真菌学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各时期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氟曲马唑与已上市的联苯苄唑疗效相当,安全性好。由此可见,氟曲马唑乳膏是安全有效的抗真菌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