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充满美学色彩,并且尖锐地反应了战后日本社会的突出问题。其短篇小说《忧国》(初出:《小说中央公论》,1961年)将三岛由纪夫的创作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从富有美学色彩的创作前期,过渡为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创作后期。在《忧国》中,三岛由纪夫以“二·二六事件”为背景,描写了步兵中尉武山信二为挚友参加叛军而懊恼不已,并对皇军互残之情势必至无限愤懑,最后在与妻子丽子尽情享受性爱的欢愉后,用军刀剖腹自戕,丽子亦自刃殉夫。在《忧国》发表的9个月前,三岛由纪夫刊发了对乔治·巴塔耶所著——《情欲》的书评。《情欲》一书对三岛由纪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岛由纪夫在对其产生共鸣的同时,将个人理解导入至《忧国》的创作之中。三岛由纪夫将以“连续性”为核心的“情欲”问题延展到了“生”、“死”以及历史和政治领域。在三岛由纪夫看来,1936年发生的“二·二六事件”和1946年《人间宣言》的发表是昭和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昭和天皇从“神格”走向“人间”。加之1960年新日本安全条约的签订引起了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日本混乱的社会局面,使三岛由纪夫产生了“忧国”的强烈不安之感。三岛由纪夫认为,虽然二战的战败使日本社会分为了两个时期,但传统始终无法割裂——“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是日本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他呼吁战前的天皇制应在战后得以延续,而不是被降格。论文第一部分运用文本阅读法,分析情欲和死的表象——在作品的前半部分,三岛由纪夫用美学的字句描绘了军人夫妇肉体和情欲释放的画面,在作品的后半部分,他又刻画了在肉体的欢愉之后二人为“大义”而死的场景;通过对《忧国》文本中所提及的《教育敕语》的研究,进一步理清了情欲与“大义”的关联——肉体与大义的描写被回收在《教育敕语》、即天皇制的框架之下。论文第二部分在介绍、分析乔治·巴塔耶所著的《情欲》(初出:午夜出版社,1957年)之上,分析了《忧国》受到巴塔耶“情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肉体的欢愉、神圣的死以及“连续性”的思想等三方面。论文第三部分结合社会背景、三岛由纪夫的个人生活以及其对天皇制的理解,揭示出三岛由纪夫对于历史的“连续性”以及“生”的“连续性”问题的理解。神格天皇向人间天皇的转变,导致日本社会出现断层,只有神格天皇制的延续才能使日本的历史得以延续;“情欲”是“生”和“死”的接点,从“情欲”中可以窥见“生”的“连续性”、“死”才能获得最好的“生”。本文透过“情欲”的表象,以“连续性”为接点,解析了《忧国》中所体现的三岛由纪夫对于天皇制以及生死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