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税收负担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负担问题是研究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也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多注重于宏观税负测算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偏重于对税收进行定性分析。但近十年来,国内学者有向国外定量研究方法靠拢的趋势,对两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各个层面的实证研究,其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研究的主体大多是针对全国而言的,针对地区的非常少。本文根据地理位置与经济状况,将安徽省17个地级市划分为合芜蚌地区、皖北地区、皖中地区和皖南地区四大片区,对近年来税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安徽省这个中部省份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计量方法具体分析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无论是与全国的税负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省市的和中部其他省份的税负水平相比,安徽省的税负水平均是偏低的。通过对安徽省税收负担与经济总量的计量分析得出:安徽省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基本协调,两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且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对安徽省四大地区的人均GDP、经济增长率和税收负担水平的区域分析得出:安徽省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且这种不均衡性在逐年增大。针对这些实证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高技术产业是外商在华投资非常密集的领域。自1995年以来,FDI(外商直接投资)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高技术产业外向程度的不断提高,如此密集的FDI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经历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和广泛地融入到
职业学校教育应实现从专业基础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变,从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从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转变,也就是说培养适应社会
我国资源税从1984年开征以来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最初它只是作为政府用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一种手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而我国长期
世界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国民素质的竞争。但是我国整体国民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瓶颈的制约,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