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边疆危机愈发严重,其边疆政策也不得不做出调整,以适应其变化。本文主要围绕清末山西巡抚这一边省督抚群体,在晚清的风云变幻中探求清末新的治蒙思想与举措的生成与演进试图发现其在边疆治理上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本文选取光绪年间几位有代表性的山西巡抚——张之洞、刚毅、胡聘之、岑春煊,阐述他们的治蒙思想、举措,以及清末历任山西巡抚相互之间对蒙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同时分析了晚清山西巡抚的治蒙思想与举措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山西省与蒙地紧密相连,而清朝又在蒙古察哈尔、土默特部的地面设立隶属山西省的“口外七厅”,因此清代历任山西巡抚关注晋边蒙地也就必然的了。清末山西巡抚们对口外蒙地的关注则更加积极,自光绪初年到清末“新政”开始之20余年内,山西巡抚中不断有人提出开垦“晋边蒙地”,最终在清末“新政”之初,“毕其功于一役”,以“官垦”之方式敲开了开垦蒙地之大门,突如其来的“垦殖浪潮”深刻影响了蒙旗社会各个方面。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山西巡抚这一群体的治边思想与举措的基础上,力图客观评价晚清大背景下的边省与藩部、汉人与蒙古人之间政治、经济互动关系,并分析和总结“传统”的改变,对蒙古人、对游牧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大致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基本史料和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清代西北边疆的概念、清末西北地区的局势,清末内忧外患以及边疆政策的调适。第二章先简单介绍张之洞生平事迹与早期讨论“崇约”时的“防俄”思想,主要从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四个方面论述张之洞的治边思想与举措,山西地方与蒙旗方面围绕“编定民籍”的争论,并分析张之洞治边思想的特点。第三章阐述刚毅、胡聘之的治边主张。第四章论述岑春煊出任山西巡抚期间奏请放垦蒙地的举措及主张内蒙古分置行省的论说,并分析岑春煊治边举措与思想。结语部分对全文的内容做了总结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