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贸易安全便利的需求提升,海关监管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监管作业量不断增长与海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2010年,黄埔海关在全面完成海关总署部署的深化进出口分类通关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分类监管试点,把分类通关中的差别化管理从接审单环节向海关监管、征税、加贸、企管、稽查、缉私等业务领域过渡和发展。试点一年多时间以来,成效明显:通关速度加快、查验有效性提高、现场关员工作压力减小、“守法便利”导向效果明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扩大外贸进出口也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这种分类监管的新模式,在海关监管重点更加突出、管理更加有效的同时,诚信守法企业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和属地化的便利安排,既是解决海关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效途径,更是风险管理理念在海关监管工作中的有益尝试。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黄埔海关分类监管试点的案例研究,结合笔者多年来海关一线工作经验和亲历黄埔海关分类监管实施的体会,分析黄埔海关分类监管试点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分类监管模式的对策和思路,力求为分类监管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分类监管模式的全面推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