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硒与幽门螺杆菌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生化反应实验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观察了硒对幽门螺杆菌形态结构、酶活性、空泡毒素(VacA )作用的影响;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分析、免疫印迹分析及细胞培养等方法,检测了硒对重组VacA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硒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BALB/C小鼠)胃黏膜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CD4、CD8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126例经胃镜及病理学明确诊断的正常及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标本的CD44V6、P16、C-met及PCNA的表达;应用快速脲酶试验结合Warthin-Starry银染色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MK光纤压力密闭微波溶解炉、RF-1501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胃黏膜组织硒含量。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硒作用HP后,HP菌落数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菌落颜色由灰白色变为砖红色,溶血现象随硒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HP的形态由弯曲形变为球形或椭圆形,鞭毛及菌毛出现脱落现象;硒对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或影响不明显;一定浓度的硒能使表达VacA的pET32a-vacA-E.coli BL21工程菌产生脂溶性砖红色色素,颜色随硒浓度增加而加深;一定浓度的硒通过抑制pET32a-vacA-E.coli BL21工程菌的生长,减少重组VacA表达量,但不影响其空泡毒活性及编码基因序列;纯化后的VacA重组蛋白可被VacA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动物实验结<WP=111>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幽门螺杆菌可诱发小鼠胃粘膜组织炎症和癌前病变,使小鼠血中CD4/CD8比例下调;一定浓度的硒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增强CD4细胞活性,使CD4/CD8比例上调。临床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系列胃粘膜病变中,P16表达HP阳性标本显著低于HP阴性标本(P<0.01);CD44V6、C-met、PCNA表达HP阳性标本均显著高于阴性标本(P<0.01);在HP感染的胃粘膜病变组织中,P16表达与CD44V6、C-met、PCNA表达均呈负相关(rs=-0.6971,P<0.01;rs=-0.4811, P<0.01;rs=-0.6075,P<0.01);CD44V6表达与C-met、PCNA表达相互呈正相关(rs=0.6550,P<0.01;rs=0.4977,P<0.01);HP感染的胃粘膜病变组织硒含量明显升高,并随胃粘膜病变程度加重相对降低,但高于正常组织;硒含量分别与CD44V6、C-met、PCNA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一定浓度的硒可使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发生球形变,侵袭力减弱,致病性降低;一定浓度的硒可使表达重组VacA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脂溶性砖红色色素,并随硒浓度增加色素产生量增多;硒可减少幽门螺杆菌重组VacA的表达量,但不影响其细胞空泡毒活性及编码基因序列;一定浓度的硒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小鼠胃粘膜病变有保护作用,通过增强CD4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CD4/CD8比例下调;HP感染可促进胃粘膜病变组织CD44V6、C-met、PCNA编码基因的表达,抑制P16编码基因的表达;硒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CD44V6、PCNA、C-met编码基因的<WP=112>表达,促进P16编码基因的表达,拮抗幽门螺杆菌对上述蛋白的调控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粘膜病变组织硒含量明显升高,并随胃粘膜病变程度加重相对降低,但高于正常组织。其原因可能是机体为保护性地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增加的活性氧而动员硒,使组织硒含量增加,但由于随胃黏膜组织病变程度加重,硒消耗增多,使含量又相对降低;硒含量分别与CD44V6、C-met、PCNA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而与P16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由此可见,一定浓度的硒可以防止HP对胃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