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在全国性的改革中,课堂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方面展示出了一定的活力,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交际活动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课堂的话轮支配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主动获取发言权的机会不多等等,使得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并不多。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实现课堂交际活动过程中话轮的合理、高频转换,照顾到更多的英语学习者,分享交际机会,那么便能充分发挥课堂交际活动的作用,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本研究着眼于从话轮转换的角度来解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现状,采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手段,通过对课堂交际活动过程中的对话者的语料进行归类分析,对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旨在揭示高中英语课堂交际活动过程中话轮转换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在高中课堂交际活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课堂交际活动组织形式单一,话轮支配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参与会话的积极性不高,且缺乏话轮转换的相应技能等问题。因此作者希望通过丰富交际活动形式,改善教师的提问方式、活动组织方式,丰富学生的交际策略等,丰富话轮转换的分配方式,增加话轮转换的频率,达到让更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发言机会,提高课堂交际活动效率目的。从而为高中英语教师更有效的组织课堂交际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则是对相关概念、所涉及的课堂交际活动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第三章是理论部分。分别对话轮转换机制以及Swain的输出理论进行了阐明,为后文的研究和文本以及数据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详细介绍和说明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接着针对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并且利用科学的研究分析工具,对研究中所获得文本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第五章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部分。通过对研究所获得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统计数据,对课堂交际活动的形式,活动过程中话轮转换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建议。主要是对研究所得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分别根据研究发现中课堂交际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改善课堂交际活动中所在的问题,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最后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客观的审视了研究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