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妇女和母亲,她们不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孕育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女童教育是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近十几年来凉山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彝族搬迁群体为调查点,实地调查,了解这些彝族搬迁群体内的女童入学、失学和辍学的状况,寻找女童辍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当地女童教育发展的家庭、文化、婚俗、学校、社会等因素,并就如何减少彝族女童的辍学率提出相关建议。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凉山彝族的背景,以及调研地新塘村彝族的搬迁背景。即经济、地理环境和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第二部分,介绍了彝族女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女童义务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地区彝族女童的义务教育存在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受教育层次低等等问题。
第三部分着重对产生彝族女童辍学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它包括传统习俗方面,如男尊女卑和家庭观念及家长态度等等;学校教育方面,如女童教育的本身,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师影响等;经济方面,如家庭收入以及教育的支出等;社会方面,比如打工热给彝族女童教育带来的利与弊。其中,经济因素已经不再是阻碍女童受教育的决定性原因,而家长的观念态度及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日益重要。
第四部分是对彝族女童出现辍学问题和结果的相关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适合当地彝族女童教育发展的意见,旨在关注、重视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优化女童教育环境,让民族地区更多的女童能接受和普及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