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可行能力”的视角,从分析政府规制和市场调节两种政策思路对人的个体价值追求缺失入手,挖掘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笔者试图将关于环境问题的种种讨论的不同侧面——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一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之中,认为环境问题与“可行能力”与“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有关。人们的可行能力受制于社会结构设定的非均衡的资源分布格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面对环境问题,人们可行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获取的不足,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因此,笔者认为“可行能力”不足是导致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社会结构(具体指土地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及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的社会安排)对人们可行能力的影响,人们能够获取的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失去对环境权利的选择机会。这里我们看到“社会安排——资源获取——可行能力——环境问题”这样一个因果循环的链条。
本文将通过对“政府规制”和“市场调节”两种制度的缺陷分析导出这一观点,并通过对环境与可行能力关系、可行能力剥夺及其带给环境政策的影响、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能力”建设的政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