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颜色词“黄”的语义认知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颜色的感知是我们思想、文化的一种映射,因此,中日颜色的对比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各自的社会及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见到类似冷暖色等的表达,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会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上述这种对色彩的感知正是人类身体性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重视人类体验、身体性的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中日颜色词的对比研究。诸多颜色中,黄色在中国,以其物理属性及文化意义而备受关注,而在日本文化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针对此现象,本文主要思考文化的不同,体现在颜色词的语义上,会出现哪些异同。具体来讲,认知语义学是以分析语义和知觉、认知方面的关联为重点的学科,本研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以分析解决中日颜色词“黄”的各个语义间的关联,中日“黄”语义对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语义扩展过程的异同,形成语义扩展过程异同点的主要因素为重点而展开分析考察。本论文首先总结相关先行研究并指出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具体来讲,通过词典,整理并对比中日颜色词“黄”的语义,之后引用认知语义学中与语义扩展相关的理论,比较分析中日“黄”的语义扩展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过程中,关注中日颜色词的通感表达。最后对形成中日“黄”语义扩展过程异同点的原因进行考察。本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中日词典中“黄”都是多义词,且前者语义数量明显多于后者;两者虽然原型义相同,但扩展语义却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扩展方式,汉语中相比隐喻,更多是经过换喻得到扩展义:其次,汉语中“黄”的语义扩展过程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日语中则没有受到此影响,整体来看,汉语的色彩词引申义扩展过程比日语复杂,在扩展过程中,汉语中“黄”伴有词性变化,可以经常看到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用,但在日语中词性变化不明显:最后,从人类共通的认知基础、颜色的客观物理属性、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类型等原因分析形成上述异同点的原因。
其他文献
<正> 在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爱德蒙·博克(Edmund Burke 1729—1797)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继承了培根的经验主义及洛克的感觉主义,是在美学领域第一个比较彻底地以
为改良空育131的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中金23的Pi-1、Pi-2和Pi-33稻瘟病抗性基因导入到受体亲本空育131中,并通过连续回交结合农艺性状筛选,获得了28
依法治医势在必行但应该缓行,法制化建设需要基本法治条件:1.树立法律权威意识,崇尚法治精神;2.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3.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发展法治。结合当前法治目标
<正>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不仅拥有独特的内在理论,同时又具有敏感的直觉。他审视着一切原有的建筑范式,将对建筑的理解还原到最初的原始状态,并对其进行重新阐释定义。他的作
罗老师:我想用松、杉、柏、樟树的木屑培育食用菌,请问要经过怎样的处理?广丰县河源村应小平松、杉、柏、樟等树种的木屑,因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物质,不利于食用菌菌丝的
对社区16例肺心病患者家庭氧疗给予指导和护理,通过从2005年2月-2007年7月2年多的实践,减少了肺心病病人呼吸作功、降低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减轻了右心负荷,最终延缓病情发
<正>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全面贯彻落实"四有两责",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紧密结合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具体工作,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强化盟、旗县市(区)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浙江省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对各级党委食品安全领导责任、政府食品安全行政责任作出明确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省、市、县、
报纸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DBM-MSA)与钡、钙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钙和钡的方法。在0.4mol/L硝酸介质中,钡、钙与试剂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均形成1:2蓝色络合物。钙与试剂形成的络合
<正>有报道称,以色列医生研究认为,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者对650位试验人工受精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接受日照时间长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