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形式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普遍具有沉积类型丰富、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等复杂特征,如何改善此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已成为当今公认的技术难题。盐家油田自2007年选择一反九点井网开展注水现场试验以来,由于存在开发井网不合适、井距较大、裂缝发育等原因,使得区块井组见效不明显。因此,寻求适合于该类油藏的最优井网形式对提高区块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充分利用前人对该油藏的研究成果和认识,从深入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与生产动态资料入手,通过确定性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构造、沉积微相(岩相)、基质属性精细地质模型。为了考虑裂缝系统对油藏开发决策的影响,首先以盐22-22等井成像测井、岩心观察资料为依据,建立常规测井曲线低渗透砂砾岩裂缝响应特征,并结合QuickDrop神经网络算法最终得到裂缝纵向发育井段;之后应用主曲率法预测盐22区块裂缝平面发育区域。最后,基于以上裂缝表征与描述工作,结合专业裂缝建模软件fraca和petrel的技术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通过统计学方法(Oda)对该模型进行粗化,得到了双重介质油藏模型所需的裂缝属性参数模型。   考虑到该区块的渗流特征,借助历史拟合调整后的双重介质模型,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研究分析该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井组对因素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开发效果的油藏储集条件、注水方式、井网形式、注采比等影响进行细致研究与分析。最后,以盐22区块现有井网形式为基础,结合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方案开发指标的预测与经济评价,得到了适用于该区块的最佳井网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粒子冲击钻井注入系统在粒子冲击钻井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从早期的粒子注入系统到新式粒子注入系统的发展过程:对粒子注入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粒子举升装置、螺杆挤
腹腔镜术后患者常出现肩痛,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机制是气腹或气腹使用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形成碳酸刺激膈神经导致的.气腹压力过高、残留膈下CO2过多、维持气腹
目前,聚合物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三次采油方法,在开发条件较好的一类、二类油藏已相继实施,且很多区块聚驱结束,进入了含水回升期。聚驱后油藏非均质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不适合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的目的层山1段属于主力产气层,它的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砂层大面积分布,但有效储层分布不均匀,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砂体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呈窄条带或孤立状分
学位
随着压电智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用压电材料实现执行器与传感器的集成一体化势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研究趋势。在压电研究领域中,压电陶瓷凭借着压电常数大、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