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上层政策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其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在税源管理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税收风险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本文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尝试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探讨研究和文献列举研究等方法,针对税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研究,以惠民县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包括: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国税部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惠民县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产生与发展、具体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完善该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风险和税收风险、风险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等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对税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理论的动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表明:目前国税部门正在积极进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和加速推进税收现代化,传统的税源管理理论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税务机关早日实现以税收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本课题通过对税收风险的广义和狭义概念进行概述和区分,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纳税人税款流失的风险。同时研究表明: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更好的对纳税人划分风险等级的高低,采取适合的税源监管措施,做到管理方法与管理对象的类型相匹配,提高税收征管质效。通过对该局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研究发现:从2008年开始风险行业的发展和高风险纳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该局风险管理工作理论的发展,进而从理论发展到实践的探索,风险管理措施不断增加,促生出了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称之为“税收风险防控中心”(简称:风控中心),逐步搭建起完整的管理架构,完整的实施方案顺利出台,促进了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仔细研究也发现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实施方案的细节方面有待完善;涉税基础数据采集不够全面,缺少预防性应对措施,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瓶颈;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化团队运作不畅;风险任务重发布、轻落实,混淆税收风险和廉政风险概念,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等。基于上述分析,本课题提出了完善管理机制,组建完整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部门配合机制和风险等级管理标准,完善监督与评价等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宣传辅导机制,做强税收宣传,优化纳税服务;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分析信息化水平,强化第三方信息应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税源管理分局的税收风险应对和管理职能等一系列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