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特质焦虑是个体一种稳定且持久的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个体常常会对负性信息或威胁性信息存在着认知偏向,造成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损害,对负性信息遗忘困难。为了明确特质焦虑在不同感觉通道下对记忆抑制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选取高、低特质焦虑者为被试,以中性和负性情绪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有意遗忘的TNT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特质焦虑者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有意遗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质焦虑是个体一种稳定且持久的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个体常常会对负性信息或威胁性信息存在着认知偏向,造成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损害,对负性信息遗忘困难。为了明确特质焦虑在不同感觉通道下对记忆抑制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选取高、低特质焦虑者为被试,以中性和负性情绪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有意遗忘的TNT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特质焦虑者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有意遗忘的行为特点以及脑内时程特点。
研究一在视觉通道下,对高、低特质焦虑个体负性信息有意遗忘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行为结果显示,高特质焦虑组被试在不想指令下的回忆正确率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组,高特质焦虑组对负性词语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组。脑电结果显示,相比于低特质焦虑组,高特质焦虑组被试在对负性词产生了更大的N1波幅,低特质焦组在P2成分上的波幅边缘大于高特质焦组,在不想抑制条件下诱发了比低特质焦虑组更小的P2波幅和更负的N2波幅。研究二在听觉通道下,对高、低特质焦虑组被试负性信息有意遗忘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行为结果显示,低特质焦虑组和高特质焦虑组均没有表现出有意遗忘,相比于低特质焦虑组,高特质焦虑组回忆出了更多的负性材料。脑电结果显示,在前N1,P2成分上,两组被试不存在差异,但是在N2负成分上,高特质焦虑组比低特质焦虑组诱发了更大的波幅。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视觉通道下,高特质焦虑组存在记忆抑制困难。
第二,在视觉通道下,高特质焦虑组对负性信息存在提取优势和抑制困难。
第三,在视觉通道下,高特质焦虑组在初级感知阶段对负性词语有着更多的注意,在抑制控制阶段投入了更多的资源,表明高特质焦虑组抑制控制机制上的效能低于低特质焦虑组。
第四,在听觉通道下,高、低特质焦虑组记忆抑制功能不存在差异。
第五,在听觉通道下,高特质焦虑对负性信息存在提取优势。
其他文献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反应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一个预实验和两个实证研究探讨了两个可能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即敬畏情绪与心理韧性。研究操作过程和探讨内容如下:预实验以芜湖市87名大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人文社会组、自然环境组与对照组,采用播放
将调节匹配理论应用到人际互动领域,以上下级的双向视角,探索职场中上下级调节焦点一致性对上下级相互承诺及支持行为的影响,并分别探索上级喜欢和下级喜欢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共收集六家企业共460对直接上下级的配对数据,利用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如下: (1)相比于“低”-“低”一致,上下级促进调节焦点在“高”-“高”一致时,下级对上级的情感承诺更多;相比于
问题行为是一种表现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因生理发育不全或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离正常同龄人的行为,对个体、学校和社会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易产生波动,是问题行为的高发群体。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行为的“问题行为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社会支持作为前因变量,融合“社会支持理论”的内容,选定心理韧性和学校归属感为中介变量,系统考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Hilbert空间中求解单调包含问题和公共解问题,其中单调包含问题是寻找一个点,它是一个集值单调算子与一个单值单调算子和的零点;公共解问题是寻找一个点,它既是单调包含问题的解同时也是非扩张映射的不动点.首先,针对公共解问题,我们在已有分裂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方法,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惯性分裂算法.在单值算子单调Lipschitz连续且集值算子极大单调的
每一项审判决策都关乎个体的切身利益,所以审判人员依据合理的证据做出公正的裁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诸多研究表明,审判人员也会受到各种法外因素的影响,而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就是其中的两种法外直觉性信息,被告的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极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影响审判人员。已有研究发现,面孔吸引力对审判决策的影响受到案件类型的调节,但目前并没有研究对“为何同为诈骗案,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却不同”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同为诈骗案,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幽默型领导以具有幽默这种积极倾向的领导方式,为解决组织内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国外学者对幽默型领导的研究也开始较早,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幽默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有意通过分享有趣的事等方式来娱乐某位特定的下属或团队(Pundt &Herrmann,2015)。已有研究表明,领导者的积极幽默可以提升下属的主观幸福感、领导认同和情感承诺,减弱其情绪耗竭、降低下属的社会距离感等
失信行为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以往研究表明,失信行为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人们在决策时会为失信行为找一些借口,从而说服自己失信行为是道德的。这种过程称为失信行为的合理化。目前对失信合理化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领域,探讨有着良好道德标准的人如何通过合理化做出欺诈、作弊等失信行为,很少有研究探索合理化如何促使不同的个体做出承诺违背、合同违约等人际间失信行为。本研究选取了一种常见的
应得感(deservingness)作为一种感知判断,指个体对结果与其行为价值之间是否应得的感知。当面临挫折情境时,个体也会因其结果是否应得来判断是否应该同情或补偿自己。而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个体是通过消费活动来进行的。鉴于以往研究中较少考虑挫折情境下的应得感,本研究试图从挫折情境应得感的水平和类型出发,将其与购买决策及购买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考察挫折情境应得感和自我补偿动机对购买决
风险决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加重,人们对于老龄人群的风险决策问题也愈加关注。老年人所面临的风险决策问题十分复杂,了解老年人在收益/损失两种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对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决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现有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较少与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现状,本研究拟采用多种研究范式与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
种族偏见(Racial Bias)是指基于他人种族而对他人产生消极的种族态度(Racial Attitude),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多种族国家中,在种族偏见的基础上会产生种族歧视(Racial Discrimination)行为,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种族偏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种族歧视行为的发生。相较于成年期的干预,儿童早期是更为理想的干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