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阐明针刺对免疫抑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备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通过RT-PCR法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后免疫抑制大鼠脑组织β-EPmRNA、SP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e s t e r n - b l o t法观察脾脏淋巴细胞表面β-EPR及SPR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针刺对各组大鼠血清IL-4、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穴位针刺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脑垂体β-EPmRNA、下丘脑SPmRNA表达,治疗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头针加足三里、关元组( E组)效果最佳。针刺能够降低外周脾淋巴细胞表面SPR表达,提高外周脾淋巴细胞表面β-EPR表达;同时不同穴位针刺能提高外周血CD4+T细胞含量,治疗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头针加足三里、关元组效果最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 . 0 5)、对CD8+T细胞无显著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不同穴位针刺能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4水平,治疗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头针加足三里、关元组效果最佳,还可提高血清I FN-γ含量,治疗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头针加足三里、关元组效果最佳。结论不同穴位针刺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以头穴加体穴效果最佳。其可能的机理是通过影响神经肽-免疫细胞受体-细胞因子通路完成的。
其他文献
脂质体作为蛋白质及多肽抗原的佐剂和载体已被广泛应用.通过综述脂质体在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疫苗中的研究应用,提示脂质体在疫苗的研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对评价和批准新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或不同免疫程序的血清学标准进行一系列评议.由于缺乏明确的保护作用血清学相关物及疫苗中含有多个抗原,尤
文章采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企业过度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两职合一制度背景的企业更有可能发生过度投资,且在这样的企业中
对于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来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另辟蹊径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培养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
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能够优化投资者资产配置。而投资者需要在信息市场获取相关信息,才能够制定具有获利能力的投资策略。分析师、内幕人士、机构投资者在信息市场扮演着重要
伴随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医疗费用日渐增长,俨然成为世界性难题。我国看病费用比较高,很多家庭承受不起。为了让老百姓能看起病,中央出台众多举措,比如限制药价、阻止以药养医
VIE架构以其多层次多主体的架构设计给我国税务监管带来了新挑战,但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析VIE架构给我国现有税务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