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具有独特特点的岭南医学。岭南医家善于运用针灸治疗疾病,丰富、发展了针灸理论及临床,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岭南医学为针灸学的推广与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张家维教授,男,广东阳江市人,1937年12月生。自幼受祖父张宗海(阳江县名老中医)、四叔张季高(阳江市名老中医)、五叔张雪峰(阳江市名老中医)的熏陶及严格要求,九岁就能背诵《医学三字经》、《时方歌诀》等书,形成良好的医德及医术启蒙。1959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在门诊及病房与司徒铃教授一起整理资料、共同探讨病例,在学习与工作中不仅向司徒铃教授学习针灸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1965年张教授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受到邓铁涛教授的脾胃学说、痰瘀相关等思想的影响,提出针灸治疗的脾胃论等。曾到佛山,向岭南著名骨科名医李广海学习中医骨伤正骨手法及推拿手法,其崇高的医德及深湛的医术成为学习的楷模。从医近50年,张家维教授师古不泥,主张针药结合,以脾胃为本治疗脏腑疾病,并且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及皮部理论,提出“髓海论”。在临床上善用“飞针”,人称“飞针博导”,首创电梅花针治疗斑秃,善治医学难题癫痫、脑瘫、小儿抽动症等脑系疾病,推动和促进了岭南针灸流派的发展。本文分二部分,分别为岭南针灸概况、张家维教授学术思想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岭南医学的特点及形成出发,对岭南针灸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进行阐述,同时对当代岭南针灸名家的学术精华进行简短介绍,从而对岭南针灸的概况进行简述。本文重点研究张家维教授学术思想,在第二部分,从张家维教授的学术渊源、成才要素体现张家维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并着重从张家维教授的脾胃论、治未病思想、髓海论、皮部理论及热证可灸等方面阐述张家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其在临床应用,并简述张家维教授养生经验,体现张家维教授在岭南针灸的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