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理气候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以下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后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蚊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乙脑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重症患者病愈后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乙脑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大洋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乙脑属于疫苗可预防性疾病,通过实施免疫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日本和韩国1960年代以来实施乙脑疫苗接种计划,使得日本,韩国如今几乎处于“消除”乙脑的状态: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实施乙脑疫苗接种计划,目前乙脑发病率也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在世界卫生组织,PATH等一些国际组织的帮助和推动下亚洲其他乙脑流行国家也在实施乙脑疫苗的接种计划。另外,作为蚊虫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发病会受到气温、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有研究已证实,在疫苗干预的条件下,气候因素对乙脑流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疫苗的作用所掩盖,以至于无法准确评估温度和降雨等气候因素以及其它潜在的因素对疾病自然流行规律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是乙脑高流行地区。历史上,由于缺少乙脑疫苗的干预,中国在1960-1970年代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乙脑流行。此外,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府的职能被削弱,在全国发生乙脑流行时,公共卫生职能部门的干预作用也基本缺失。可以说,中国在1960-1970年代经历了完全缺乏疫苗干预的乙脑自然流行阶段,分析这一阶段的发病数据和气象资料,对于了解在没有疫苗干预情况下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乙脑流行的影响提供了极好的模型。本研究分析了我国1963-1975年乙脑大流行时期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当时的气象资料,对不同地貌单元中降雨、气温对乙脑发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了解在1963-1975年间完全缺失乙脑疫苗干预情况下我国乙脑发病情况以及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1.1963-1975年乙脑流行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地理气候因素分析1963-1975年乙脑大流行期间,全国共报告乙脑病例140余万例,死亡16余万例,乙脑发病率在8.32/100,000~20.92/100,000之间。在1966年和1971年全国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报告病例数分别高达15万和17万之多。大流行期间乙脑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7、8月份乙脑发病出现高峰,这两个月份的发病数之和占到了1963-1975年间发病总数的70%以上。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这一时期报告的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东部,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居多。利用LISA对大流行期间乙脑病例分布的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国乙脑发病在地理上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性。乙脑发病高值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低值聚集区则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宁夏和甘肃两省。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不同地理环境下气候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本研究将中国划分为8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流行期间90%以上的乙脑病例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且平原地区乙脑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高原地区。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地貌单元内各省1963-1975年的夏季降雨和夏季气温与乙脑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地区的夏季降雨和夏季气温与乙脑发病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云贵高原地区的夏季降雨和夏季气温与乙脑发病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华北平原地区只有夏季降雨与发病率之间正相关,夏季气温与发病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此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季气温与发病率之间正相关,夏季降雨与发病率的相关性不显著。2.其他探索性分析在分析我国1960-1970年代乙脑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本研究也尝试了一些探索性的分析。对1960-1979年全国历年乙脑发病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发现这一时期内乙脑发病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规律。但是研究结果并未显示我国乙脑流行存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本研究使用空间分析中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性分析了全国各省1963-1975年间乙脑发病数据与气温、降雨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夏季气温和夏季降雨对乙脑发病率有较好的解释力,可以作为解释乙脑发病的潜在影响因子纳入后续的建模工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初步分析了降雨、气温对1963-1975年不同地貌单元内乙脑流行发病的影响,大部分结果与Spearman秩相关的结果一致,但仍有一些结果存在差异,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对我国1963-1975年完全没有疫苗干预情况下乙脑自然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研究,并结合当时的气象资料,对不同地貌单元中降雨、气温对乙脑发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结果为了解乙脑在缺少疫苗干预情况下的自然流行特征,以及对其他蚊媒病毒病的自然流行特征的了解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此同时,对那些尚未广泛开展乙脑疫苗接种计划的乙脑流行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对于欧美一些具有相似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的乙脑潜在流行地区的预防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环节,在保障用地审查及用地审批工作更加科学、制度、规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农用地转用征收报批工作实践,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病人48例,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2
目的:皮肤癣菌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及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目前已报告的有45种,其中一部分仅感染动物,而对
基于实际生产需求,通过软件仿真对一种新型高压功率器件的终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器件。使用TCAD软件对新型终端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对终端结构参数进行
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疾病,二者单独存在或并存时均可引起如月经量过多、痛经及盆腔压迫等症状。腺肌病与肌瘤共存的情况也较常见,腺肌病合并子宫肌
以氨基磺酸和丙烯醇醚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A和胺类催化剂B复配作为催化体系下进行硫酸化反应。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丙烯醇醚硫酸盐的活性
总结了英文光学字符识别 (OCR)系统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论证了使用拼写检查技术发现错误的可能性 .以最相似单词替换OCR的错误输出 ,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利用编辑距离实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构建“农超对接”新模式,不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能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在分析影响“农超对接”的制约因素后,提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指标的全面量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很重要的部分。本文将从如何利用EXCEL软件中强大的财务分析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
我国有些县的医疗改革缺乏全面统筹规划,不能有效地协调联动,致使县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结构不协调。因此,县域医改一是要全面统筹规划,坚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