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性交际中的言语误解研究——基于顺应理论的视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解在人类的交际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研究误解有助于更进一步地掌握语言交际的法则。但是有关误解的研究主要是关于Weigand提出的标准误解——即理解的一种形式,交际双方的一种认知现象,是对说话者本意的部分或全部的偏离。随着对话的进行,误解会消除,交际双方将会达成共识。针对标准误解,Dascal提出研究非标准误解——即与标准误解特征不相符的误解,十分必要。因此,研究冲突性交际下的误解这一非标准误解很有价值。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冲突性交际中的言语误解。语料主要是来自戏剧、小说以及电视剧等等。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具有一系列的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他从四个方面对语言现象做出了解释:即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因此,基于顺应理论,本文也从一下这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四个问题:如何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解释冲突性交际中的言语误解。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首先,在冲突性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交际的成功都会顺应心理、社交或物质世界,如果双方的顺应不协调就会产生误解,因此误解是伴随着顺应过程而产生的。 其次,当误解出现在冲突性交际中时,交际双方会选择顺应语境的语言表达,多为使用咒骂语,反问句,或双关语等等。对话一直处于不断的语言选择过程中,这种语言选择可以体现在语言形式的任何方面——词汇、句法甚至修辞手段上。 再次,顺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冲突性交际中,新的语境和话题更容易被带入进来,这样就要做出新的顺应。若双方的顺应不协调就会产生误解,这样做出新的顺应的程度和几率就会增加。因此,当冲突性交际中出现了误解,这顺应过程会更具有动态性。 最后,在冲突性交际中,误解的出现体现了交际双方对彼此的假设存在碰撞,这样彼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识程度,这种意识程度决定了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做出的语言选择。不协调的记忆、感知和计划都会造成假设的碰撞而导致误解的产生。它将直接影响到交际双方在顺应过程中的语言选择。 本文对于误解研究是一个补充,同时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冲突性交际中的误解,最终能够帮助人们在交际中减少误解、减少冲突。
其他文献
拟人,作为一种常见修辞,在莎剧中频频出现,既深刻地描写事物,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又便于给听众或者读者活泼生动的印象,使其对于作者笔下的情景、情绪、人物刻画等有更真切的认识和把
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能够代表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发展方向的杰出女诗人,她在很多方面都是特立独行的:她的生活方式,诗歌风格及其诗歌主题等。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诠释她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核心理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它提倡“合适”为翻译标准,并提出了三个准则即:目的准则,语内一致和语际一致,以及忠实的翻译原则。
英语听力理解作为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技能越来越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论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以音频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