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言背后的主体——探索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分析理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在研读原著的基础上阐释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分析理论。笔者认为符号分析理论是克里斯蒂娃学术思想的基础理论,它作为客观性的方法论和主观性的本体论联结着克里斯蒂娃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主张。在学术前期,克里斯蒂娃致力于符号分析理论的构建;在学术后期,完成这一构建的克里斯蒂娃主要运用符号分析理论进行女性主义的政治实践。本文重点探究的是符号分析理论形成的轨迹以及这一体系的内部构成,即探讨克里斯蒂娃学术前期作为客观性方法论的符号分析理论。在导论部分,笔者从时间上梳理了与这一研究相关的文本,论证了以追寻语言背后的主体为旨意的符号分析理论的形成过程;在之后的各章节中,笔者在理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语境、把握符号分析理论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具体从空间上展开了对意指过程理论、互文性理论和过程主体理论的相关分析,将这三个理论看做是构成克里斯蒂娃符号分析理论的三个部分。这些篇章既着重阐释各理论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关联,又重点梳理三个理论之间的联系和概念之间的贯穿,由此展现处于基础地位的符号分析理论的全貌。在结论部分,笔者进一步对克里斯蒂娃符号分析理论进行简要的评述,具体就其哲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的成果评价符号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从而为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分析理论做一个较为明晰的界定。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为了解煤粉的着火和燃尽特性,按照能量守恒原理,对世界224种典型动力煤的工业分析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进行了计算,在煤指数CI和燃料比FR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粉的着火指数CIW和燃
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FPAR、LAI的植被指数估算模型(NDVI、RVI、NDWI),并将其应用于MODIS BRDF数据对德惠地区玉米FPAR、LAI进行估算,然后将MODIS 15A2 FPAR/LAI产品值分别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