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为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支持和向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素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互联网+”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技术手段,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网络终端工具和社交媒体手段,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契机。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为主题,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尝试着对“互联网+”社区文化建设概念进行界定。着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借鉴相关理论研究,从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构建“互联网+”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以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试点的北京市北下关街道社区案例调研总结其在“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成效和特色:夯实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创新物质文化建设新平台;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行为文化建设新气象;“胡同里百家讲坛”系列活动,打造精神文化建设新品牌;社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实现社区文化建设新目标。并从中发现、分析了信息化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如“互联网+”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足;信息化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居民使用互联网手段工具意识不强;多元化社交网络手段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主体失衡;社区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而后提出统筹“互联网+”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基于文化自信彰显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核心;加大信息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搭建多元化互联网社区文化建设平台;通过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改善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挖掘和推广社区品牌文化资源;不断健全社区文化工作中的规章规则制度;加快完善社区文化建设队伍的人才后备力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进而对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繁荣昌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