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探究——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工具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化社会学这一新的分析工具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环。诞生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毛泽东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既是对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理性反映和总结,又对此后的中国社会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化史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文化转型的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纲领性文献。蕴藏在其理论逻辑中的关于文化与社会转型关系的深刻思想和思维模式直至今天仍具有无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内在包涵了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并行推进的深刻意蕴。面对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当代中国正又在进行一次文化、政治、经济相互渗透的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个同样需要文化转型先行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从大历史视野中把握中国历史上几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转型及其对相应时代的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总结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同时将目光聚焦到近现代中国,回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当时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指引意义,为当前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正文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的新视角——文化社会学,对其基本内容、关注领域、实践取向及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做了说明。  第二部分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置于中国文化嬗变和赓续的大历史视野中进行总结和论述。从封邦建国的宗法礼制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从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文化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化转型,再到对传统文化实现新超越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文化和社会的相互交融及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的相互作用来推进的,具有历史的规律性。  第三部分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进行了结构层面和逻辑层面的解析和论述。  第四部分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层面出现的问题,反映了社会转型对能够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的呼唤。  第五部分从战略层面、认识层面、方向和目标层面、实践层面、方法层面论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即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
其他文献
新兴铸管厂主储料场建于尾矿砂、碎石土堆填冲沟沟口宽敞地带,拟建火车卸料平台高差15.0m。鉴于平台填料工程地质、所处环境特征与支挡结构功能特点,经多种方案比较,采用了二
“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越和谐”——习近平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可靠保障。村级民主决策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