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及黄芩等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表型的影响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荧光多重PCR和Genescan方法研究中国人结直肠癌患者MSI变异情况和临床特征,以及黄芩、穿心莲等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表型的影响,为中国人MSI结直肠癌遴选、发生机理和中药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 中国人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人结直肠癌MSI变异情况和MSI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荧光多重PCR结合Genescan方法在105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中检测5个微卫星位点,筛选MSI结直肠癌。分析MSI结直肠癌潜在的相关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包括肿瘤诊断年龄、性别、位置、病理性质、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0、1-3、≥4)。结果 105结直肠癌中,MSI检出率24.7%,其中MSI-H 14例(13.3%),MSI-L 12例(11.4%);队列中各位点突变率分别是D5S346(5.7%)、BAT26(8.6%)、BAT25(10.5%)、D17S250(8.6%)、D2S123(10.5%);MSI检出频率在低年组(31.8%)和高年组(26.2%)高于中位年龄组(19.5%);结肠癌患者(34.2%)MSI检出率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19.4%);粘液腺癌组(33.3%)MSI检出率高于腺癌组(22.6%);低分化组(38.2%)中MSI检出频率明显高于中分化组(18.2%)与高分化组(18.8%);MSI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为15.3%,MSS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为29.15%。MSI结直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MSS结直肠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肿瘤位置、病理性质与MSI检出率无显著临床意义(P>0.05)。结论 中国人MSI结直肠癌检出率为24.%;MSI结直肠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具有低分化癌多见,淋巴结转移少等特点,淋巴结转移少可能是MSI结直肠癌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 黄芩等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肠LoVo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穿心莲诱导错配修复基因hMSH2缺失的结肠LoVo细胞凋亡作用,观察中药对MSI表型的影响,探讨黄芩、穿心莲对LoVo细
其他文献
毫米波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尚有很多未知数和空白点。本论文主要针对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细胞与分子作用机理,以及毫米波作用于人癌细胞产生的抗肿瘤作用与机理,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复位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在骨科手法复位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 其中94例复位时间为(4.24±1.1)min,丙泊酚用量为(103.54±9.7)mg,术中血压、脉搏平稳,各时间点差异(P>0.05),HR变化明显(P0.05),HR变化明显(P<0.05),用药后1、3、5min与用药前3min相比明显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人们对肿瘤疗法的研究不仅限于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在抗肿瘤血管效应、淋巴管效应、免疫效应和诱导凋亡效应等方面也开展着深入的研究。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出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从高
关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之间的决定理论一直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供给和需求原本就是硬币的两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区分谁决定谁,需要从不同条件找到问题的"主导"方面,
提出基于网检的查新检索模式,分析因特网中信息资源的结构,阐述因特网在查新咨询工作中的优势,以及实现查新检索方式优势互补的途径。
目的:研究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6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