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的临床决策提供进一步可靠的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搜索国内以及国外各大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发表的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筛选相关文献后,然后再对所有纳入文献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Rev Man5.3软件)。结果:最后纳入23项研究,其中3项研究干预措施为单独使用疏肝活血法类方药,20项研究干预措施为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合计1982例病例。Meta分析:总共17篇文献报道临床有效率,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OR=7.67,95%CI[2.70,21.78],P=0.0001;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OR=3.65,95%CI[2.72,4.91],P<0.00001];总共18篇文献报道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根据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HAMD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SMD=-2.52,95%CI[-4.81,-0.24],P=0.03;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SMD=-1.50,95%CI[-1.93,-1.21],P<0.00001];3篇文献报道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表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与对照组相比,改善PS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疏肝活血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3.66,95%CI[-5.39,-1.92]),P<0.0001);3项研究应用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改善CN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8.06,95%CI[-11.29,-4.83]),P<0.00001);2项研究报道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PSD患者MESS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当(MD=-3.06,95%CI[-8.96,-2.85]),P=0.31);2项研究报告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HH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NISHH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MD=-1.22,95%CI[-1.71,-0.74]),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纳入了4项研究,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MD=2.32,95%CI[0.41,4.23]),P=0.02)。9项研究具体报道了不良事件,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9,95%CI[0.17,1.39]),P=0.18)。结论:(1)疏肝活血法治疗PSD与对照组相比,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NISHH评分、CN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较好,但尚不能说明疏肝活血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MESSS评分。(2)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质量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今后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