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小针刀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臀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至2012年9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骨三科门诊,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就诊前曾在我院或其他医疗部门行针灸、推拿、痛点药物封闭、口服消炎镇痛剂等保守治疗,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已消失或缓解并恢复劳动能力,但在劳累后、阴雨天仍感腰臀部、腿部疼痛,疼痛经休息后可缓解,且此次发病在3个月以内的,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符合诊断标准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人,最后完成实验的对照组59人,治疗组61人。对照组取病变椎间隙及上、下各一椎间隙的两侧夹脊穴、大肠俞、环跳、腰臀部阿是穴为主穴进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共15天;治疗组取夹脊穴、大肠俞、环跳、腰臀部阿是穴等为治疗点,行小针刀治疗,小针刀每5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15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分(JOA)、压痛点个数,最后采用Fairbank JC评分计算改善率,以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for window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临床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比较(VAS痛觉评分标准):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后三个月疼痛强度组间比较,VAS评分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明显。说明:两种疗法都能改善LDH伴腰臀部MPS的症状,降低疼痛,小针刀疗法在改善患者LDH伴腰臀部MPS疼痛方面优于针灸疗法。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JOA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评价中,除1个疗程结束后第一次评分中的临床症状、体征两个项目外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比较项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LDH伴腰臀部MPS患者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情况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小针刀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针灸疗法,且三个月内疗效稳定。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压痛点个数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压痛点个数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压痛点比较,两组间有差异(P<0.05),说明针刀疗法治疗后的压痛点明显较针灸疗法减少。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善率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4.74%、74.57%,治疗组93.44%、90.01%,比较对照组与对治疗组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有差异(P<0.05);比较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小针疗法在治疗LDH伴腰臀部MPS的效果优于针灸疗法,且3个月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1.针灸及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臀肌筋膜炎中疗效肯定。2.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臀肌筋膜炎较针灸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术后3个月内复发率较针灸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