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公园绿地景观空间的营造也越来越重视,小游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亲近自然的载体,它不仅需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观赏的空间,也要承担一部分文化责任,它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近些年来,小游园建设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但景观形式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点,如何将文化资源更好地表达在景观场所里将成为人们持续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以北京市文化为研究对象,逐类逐项分析,重点研究传统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在对小游园研究国内外现状、概念范畴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北京市内的小游园作为样本调查分析,得出现代社会游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总结游园设计原则、方法和目标;最后通过对潘家园文化苑进行场地改造论证设计方法,并为以后的小游园设计提供借鉴元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的查阅以及相关资料的汇总,分析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国内外小游园景观设计中的差异,并明确小游园概念范畴,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2)根据资料查阅、现场调查,重点提取北京市各类文化资源:传统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首都文化、奥运文化等,通过对北京市的小游园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得出小游园营造的优缺点并提出对策,探讨文化的功能及其在小游园中的应用,小游园主要存在“人性化设计不足、文化内涵表达浅显、场地功能欠缺、后期维护管理水平不佳”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设计时加强对人需求的关注、加强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高后期养管水平等。(3)通过资料研究及现场调查,进一步得出设计指导理论、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并提出景观节点设计模式的构想,为以后的小游园建设提供相关依据。(4)以潘家园文化苑为例,结合前期分析、设计模式整理,对场地布局、文化元素、景观小品等做全方位改造,从而营造有文化内涵、多层次的景观空间。文化是一个场地的灵魂,是提高景观品位的重要因素,要想真正让景观为人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就必须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考虑到设计中去,营造富有文化内涵、高品质、景观元素丰富的小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