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汽油类助燃剂的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法鉴别及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安消防领域,火灾事故现场燃烧残留物中的助燃剂检测一直是技术人员致力研究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分析仪器技术创新发展,如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超快速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线前处理色谱联用技术、中心切割色谱分析技术等已被分析工作者用于各种复杂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这些新技术为火灾现场中助燃剂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本文研究建立了基于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分析技术对常见汽油类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鉴别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快速气相色谱分析仪,建立并优化了常见汽油类样品的顶空进样/快速气相色谱法条件。得到最佳条件如下:双柱2 m×100μm ID DB5/DB1701+(Tenax trap)for C4-C26,Headspace顶空进样500ul;氢火焰检测器双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时间5 s;程序升温:40℃(30 s)-1℃/s-280℃(30 s);载气:氢气(H2);流量:1.0 mL/min,恒流模式;检测器温度:280℃;采集时间:5 min。2.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大量的色谱分析数据进行数据库建立、分组、选取传感器、统计分析等处理,选择影响因子0.9以上的传感器,以识别指数80为判别指标,对不同样本组合进行判定,得出各标号汽油种类鉴别的模型,结果表明:当样本浓度大于10nl/mL情况下可以将不同标号的汽油进行区别。3.通过汽油样品挥发性研究和模拟燃烧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汽油类样本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和燃烧后背景基质干扰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汽油在燃烧后组成成分比例变化较大,低沸点物质挥发较完全,而高沸点物质部分保留,不完全燃烧后残留物检验可以确定助燃剂种类,不同基质燃烧后残留物对汽油残留检测造成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首次采用快速气相色谱分析法和电子鼻指纹图谱数据分析(PCA)相结合的手段应用于汽油类助燃剂鉴别的研究,并且建立了一套不同标号汽油指纹图谱和判别模型,这对复杂混合物的种类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但本文对于汽油燃烧后的成分变化规律和背景基质的干扰实验只做了初步研究,在今后,将加强实际案例中实际样品的分析应用,进一步探索研究汽油类助燃剂的燃烧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eneumoniae,Cpn)、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的关联。[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面访肺癌新发病例449例和
2002-2007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生产总值由548亿澳元增至1536亿澳元,增长近1000亿澳元。在此期间,许多大型酒店及著名豪宅开发商纷纷进驻澳门,其中接近90%的大型建筑项目均由外
指数计算是描述地物波谱特征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单纯依靠指数方法进行遥感专题信息提取,错分、漏分现象严重。该文提出一种"全域-局部"的遥感信息提取思路:对整幅图像进行全
随着5G高复杂度通讯产品的快速发展,可靠性仿真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研发全流程各环节的设计和改动都需要实时评估,传统人力仿真完全无法满足需求.本文介绍了一个在
社区矫正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还属于一个新事物,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方向。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
用大鼠建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脂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剂量的复方丹参滴丸(40mg/kg、120mg/kg)在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试验中均可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BS)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级检验技术本科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61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共享经济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正>改造设计构思——内心丛林内心:指在大都市的喧嚣浮躁中为现代人创造一处获得精神休憩的静谧场所。内心:也指废弃的厂房大空间中的一个独特世界。丛林:指传播和传承佛教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极易忽略他们,殊不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本文从三方面就如何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