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接近1%。作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主要是由于胚胎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心脏血管异常发育,但其致病基因尚未确定。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控制心脏发育的相关基因,对于探讨心脏病变的机制及探索人类遗传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案及手段具有重要意义。Nkx2-5是近年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心脏发生中最早表达的转录因子。它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会导致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1998年,Nkx2-5基因的突变被证实在人类先天性心脏患者中确实存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产物的转录活性下降,并影响其他心脏发育相关因子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先心病的发生。以往研究认为在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中,极少出现Nkx2-5的相同突变。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在先天性心脏病中Nkx2-5的突变具有体细胞突变性质,也就是具有突变的镶嵌现象。本研究通过分析该基因在CHD心肌组织表达情况,并在单纯性先心病胎儿中筛查Nkx2-5基因突变情况及是否存在镶嵌突变,探讨Nkx2-5基因突变与单纯性先心病的发生机制的关系。实验方法设计Nkx2-5基因2个外显子引物序列。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30例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引产胎儿进行基因编码序列突变筛查;以非先心病引产胎儿心肌为正常对照,以β-actin为内对照,用RT-PCR方法检测Nkx2-5基因在30例单纯性先心病引产胎儿中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单纯性CHD引产胎儿Nkx2-5基因2个外显子PCR产物经SSCP检测未发现突变;与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相比,单纯性CHD胎儿该基因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本实验收集的病例标本中没有发现Nkx2-5基因编码区的突变;Nkx2-5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可能是该基因参与CHD形成的一种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