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深层次力量。文化总是通过器物、制度、行为活动、风气氛围等各种载体或多样化的形式外显出来,但其灵魂与核心始终是处于最深层的价值观念。文化的存在形式与文化的内核即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离不开文化作为支撑。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层土壤、重要载体,“以文化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方法。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以文化人”的现实空间。如何在高校当中做好“以文化人”的工作,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理论与现实课题。论文通过研究“以文化人”的源流,内涵与特点,把握了“以文化人”的本质、规律与方法。“以文化人”涉及“以什么文?化什么人?为何化?如何化?”等基本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如何化”的问题。“以文化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育人效果上具有广泛性、渗透性、持久性等独特优势与特点。在考察“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性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以文化人”主体缺位、文化环境缺乏、配套制度缺失问题,以及面临的文化环境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困境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困境与挑战,论文从“以文化人”视域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则与方法。论文认为,“以文化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坚持政治性、科学性、主体性、协同性原则,应当充分运用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养成、制度规约等方法。最后,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论文从完善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传播系统、打造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实践参与体系和建立以制度为保障的制度体系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以文化人”体系。论文研究突破了过去更多的把文化当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种资源的研究视野,将文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种方法,进入到方法论的研究视域,更加注重从动态过程性的维度,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文”实现“化”与“育”的目的,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以文化人”体系,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更加自觉的育人层面,达到更加科学化的水平。